衞生署建議 獲廣泛支持<br>保健產品9禁語 排毒消脂要改名

衞生署建議 獲廣泛支持
保健產品9禁語 排毒消脂要改名

市面上的健康產品琳琅滿目,各自聲稱有不同的神奇療效,吸引市民不惜一擲千金選購。不過,產品功效其實參差不齊,消費者委員會兩年半來共收到逾二百宗投訴。衞生署建議禁制九類保健產品的聲稱,並獲得消委會及醫生支持。有醫生指,市民「迷信」健康產品的情況嚴重,其實只要有均衡飲食,已能保障身體健康。 記者:徐岱靈、蔡元貴、謝明明、陸羽平

【本報訊】衞生署昨日發布諮詢文件,建議禁止九種口服保健產品的聲稱,並以附表形式納入《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內。衞生署副署長梁挺雄表示,署方去年底成立專家委員會,以考慮使用有關產品的風險,定出受規管的種類,又列出四種不受規管的產品,例如生髮或豐胸產品等。
建議禁止的九種保健產品聲稱分兩大類,第一類屬誇大或具誤導性的聲稱。諮詢文件指,現時市面上排山倒海的纖體廣告,聲稱有加速燃燒脂肪或抑制食慾等功效,慫恿市民以不當方法來控制體重,可能引起如代謝失調的副作用。聲稱可排毒的產品同樣建議受到規管,大多數廣告均指其產品有輕瀉作用,但不當使用可引致電解質失衡等問題。

消委會今年接57宗投訴
由於產品名字都屬聲稱的一部份,現時市面流行以「排毒美顏」或「消脂」命名的產品可能面臨易名的命運。但這兩類產品若獲「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或「醫藥管理局」註冊認可,則可在標籤和包裝上列出獲批的聲稱。
另一類建議禁制的聲稱,與身體功能有關,例如表示可調節血壓及膽固醇的產品,聲稱可降血脂或使血管中的膽固醇排出體外,意味可預防或改善冠心病,可能令市民因服用該藥而延誤尋求適當的治理。又例如有保健產品聲稱可改善免疫系統,以預防癌症、改善化療等情況,但服用這些產品需有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引。
衞生署署理助理署長鍾偉雄指,規管不只限於字眼上有誤導或失實,若廣告中的圖畫或代言人營造出的意思不符合條例,也可能受到禁止。

梁挺雄估計,市面上的保健產品有幾千種,因仍未有法律的細節,難以估計當中有多少會受到影響。他強調,署方沒有意圖限制保健產品的銷售,只是監管產品的聲稱。諮詢文件提出,制訂規管細節後會給予業界最少十八個月寬限期,以收回違法的小冊子及製作新的標籤。
消委會研究及調查部首席主任劉燕卿對衞生署的諮詢文件表示歡迎,形容這是「期待已久」的法例。她說,現存的法例完全沒有觸及保健食品,但市面上卻愈來愈多這類食品,制訂法例已刻不容緩。
消委會兩年半來接獲超過二百宗有關健康食品的投訴;○一年六十九宗,○二年九十四宗,今年一至八月也有五十七宗。投訴多指食品聲稱功效與事實不符,大多數投訴都涉及減肥食品。劉燕卿敦促政府進一步研究規管豐胸及生髮的產品,除了口服保健產品,亦應針對外用的保健產品及儀器,因為部份這類產品也常有誤導聲稱。

「產品只標榜正面作用」
家庭醫生關嘉美說,亂服健康食品後果可以很嚴重,保健產品的成份可能會擾亂人體以導致各種疾病,「呢類產品只會標榜正面作用,永冇寫埋副作用,普通市民冇專業知識,就會以為呢隻產品好『筍』。」
她說:「經過沙士疫潮,個個都要健康,買埋晒好多健康食品。其實均衡飲食、戒煙戒酒就係最好嘅健康之道,又唔使錢。不過唔使錢嘅嘢啲人唔信,幾百蚊一樽藥丸就大把人信。」
關嘉美看過一位病人,她說身體很疲累,關嘉美追問之下,發現她同一時間服食十多二十樽補身食品,「𠵱家做私家醫生嘅,見到病人,除咗問佢哋有冇食藥之外,重一定要問佢哋食咗乜嘢健康食品。」

市面上的健康保健食品多不勝數,市民如何挑選,實在費煞思量。 陳亮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