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噬向人馬座

銀河系噬向人馬座

「大魚吃小魚」是地球大自然定律,宇宙間也有星系相食現象。美國天文學家利用近紅外光波段描繪的全天域影像,顯示地球位處的銀河系(MilkyWay)正在「吞噬」附近的人馬座矮星星系(SagittariusDwarfGalaxy),後者「作為一個完整星系,正處於生命最盡頭」,最終可能會被吃掉。

矮星是指體積較小、光度較暗的星體。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和麻省大學天文學家將於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季刊十二月二十日那一期,公布這項研究結果。他們利用分別置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山上與智利一個天文台的兩台望遠鏡,進行「二微米全天域調查」(2MASS),拍攝星體的近紅外光影像(近紅外光是介乎可見區和中紅外區的電磁波)。

憑強大引力撕吃恒星
他們利用攝得的影像,合成建構出立體的銀河系與人馬座矮星星系交滙圖,發現這個質量比銀河系輕一萬倍的星系,正被銀河系拉長、撕開並吞噬;銀河系就像捲吃意大利粉一般,漸漸吞掉人馬座中的恒星。維珍尼亞大學科學家馬耶夫斯基說:「在這場相互影響的角力中,誰是強者顯而易見。」
他續稱:「在這首個全天域的人馬座星圖中,可見它與銀河系相互影響,銀河系外圍的恒星和星團是從人馬座(矮星星系)『偷來』,是靠強大的引力吸取過來。」他相信銀河系形成以來,一定還吞食過不少附近的小星系。
麻省大學科學家溫伯格指出,人馬座(矮星星系)已經被銀河系吞噬至快要無法維持完整結構,「作為一個完整星系,正處於生命最盡頭」。

「正處於生命最盡頭」
由於受恒星和宇宙塵阻礙,人眼看不到這種星際間的星系相食現象。科學家為描繪準確的人馬座星圖,特別集中找尋會釋放紅外線的恒星M巨星,因為M巨星在人馬座中很常見,數量也很多,但在銀河系卻不普遍。
這次發現將有助天文學家計算銀河系和人馬座的總質量,也有助研究在這些星系中冷暗物質(darkmatter)的分布和數量。冷暗物質是宇宙中一種看不到的物質,科學界認為這種物質佔了宇宙大部份質量,且幾乎是靜止的。
溫伯格說:「人馬座(矮星星系)碎片散播的形狀,顯示銀河系中看不到的冷暗物質是以球狀散布,結果令人意外。」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