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專欄:維港不比郊野重要

王岸然專欄:維港不比郊野重要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除非不作經濟發展,否則環境就一定受到破壞,最激進的環保團體,也不會提議將中環的大廈拆去,將香港變回我們年幼時的模樣。年輕時,也曾經在維港釣魚,魚可以吃,今天還可以嗎?經濟發展,大家有工作,有錢可搵,是首要,香港人不接受破壞環境以換取經濟利益嗎?從來都接受!
環保主義者所能力爭的,一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另類的是針對資本家為求發達,生產禍害人類健康的物品,如基因食品之類,而非嘗試阻止經濟巨輪的轉動。
筆者想探討的原則,是在大家都有權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是否有平等的機會。若然所謂環保只是強調保護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利益,這是說有錢者比窮人有更大權利享受良好環境,這就隱含不公義。

徐嘉慎接受雜誌訪問時的一段說話,筆者非常反感,是這樣的:有五萬五千公頃的土地,列入郊野公園用地,不能用來發展……這五萬五千公頃土地,是不是比維多利亞港更寶貴,更需要保留呢?
為甚麼不是?
郊野公園是真正平等,對所有市民開放享受,甚而無錢到外國旅遊的基層更為依賴的自然環境,為甚麼不是比維港更重要?就因為面對維港的都是高價住宅?而出入中環的,都是香港的中產精英?其他地方的填海作發展,是理所當然,獨維港是罪大惡極?
早期香港的規劃,是住宅與工廠相連,方便榨取工人的工作時間,觀塘、新蒲崗、荃灣這些地區空氣之差,從前無人理,現在也沒有人關心,但當空氣質素影響到中環人的時候,馬上要認真對付,結果是汽車不准用含鉛汽油。
筆者不是不環保,也不是要挑起階級矛盾,只是想刺激一下另類思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