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股多數要有基金參與投資,才能獲得較高評價,尤其是較為冷門的眼鏡業,泰興光學(389)於5月配售後,除急升一輪外,交投亦轉活,擺脫過去只在反覆的局面。
泰興吸引基金投資,是轉型概念,由OEM業務逐漸轉至分銷業務,泰興為亞洲最大眼鏡生產商,全球則位列第三,若然倚賴OEM業務,增長將會受到限制,至少利潤難以上升,OEM/ODM毛利率是40%,而分銷業務則逾60%,不過,分銷的支出較大,而且在轉型過程中,必須穩定OEM客戶的信心,消除互相競爭的心理,而營造一個理想的分銷網,亦耗費不菲,而且需要相當時間,才能踏入收成期。
截至今年6月止半年,泰興盈利8312萬元,每股盈利20.17仙,中期息7仙,因更改結算期,只能與截至去年9月止半年比較,可能存在若干差異,但期內盈利仍增21.2%,每股盈利則增18.5%(受配售所攤薄),股息則增25%。
泰興的分銷業務已佔營業額58%至3.5億元,低於去年度9個月的61%,總營業額亦微降2%至6.03億元,期內的分銷業務持續重組,過去是精簡架構,期內轉而重整品牌組合,終止效益不理想的品牌,所涉及的銷售額達5300萬元以上。
期內平均毛利率由57.7%稍降至56.2%,分銷成本亦降8.5%,行政開支減9.1%,邊際利潤率由16.7%升至19.8%,以純利率計,由11.1%升至13.8%。回報率提升,與歐元上升有關,銷歐營業額佔44%,控制支銷更為重要,期內分銷支出佔營業額14.8%,去年同期則為15.8%。
不過,期內重組架構已完成,去年重組開支為1018萬元,若不計重組開支,期內業績增長只是5.5%,不能說理想。
泰興仍在調整業務中,終止若干品牌特許權,亦將有洽商新品牌,以期維持營業額,但新品牌分銷費用較大,只能希望日後效益較佳,若收購是分銷商,則架構也要重整,較為積極的,是將捷克的大部份生產線遷至內地,並將德國及意大利倉庫合併,以提高物流效益。
估計泰興全年每股盈利38仙,約增加13%,派息17仙,股價4.575元,預期PE12倍,息率3.7厘,只宜逢低吸納看中線。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