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徐嘉慎決心打一場硬仗 - 陳雙

蘋論:徐嘉慎決心打一場硬仗 - 陳雙

保護海港協會主席徐嘉慎果然言出必行,在政府拒絕停工的情況下,他昨日入稟法院,要求法庭頒布暫緩令,禁止政府繼續進行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並申請司法覆核,澄清高等法院早前就灣仔北填海工程的判詞,對中環填海工程一樣適用,以阻止政府繼續無情地破壞維多利亞港。

由衷佩服擇善固執
或許在此之前,市民大眾對於「徐嘉慎」這個名字不大認識,但今天,大家都由心底佩服他擇善固執,不懼與政府為敵的勇氣。徐嘉慎就像現代的唐吉訶德,帶領一眾愛護維多利亞港的小人物去打風車,去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
徐嘉慎是一位資深律師,因為不滿政府為了開闢新土地,不顧對環境、生態及經濟造成的破壞,不斷填海,於是不惜一擲千金,與當局對簿公堂。經過了多年的抗爭,今年七月,徐嘉慎首次成功引用《保護海港條例》打贏官司,高院判城規會批准灣仔北填海工程敗訴,指是錯誤詮釋及誤解有關條例,發還城規會再考慮。徐嘉慎以為政府會就此收手,放維港一馬,但當他發現政府繼續在中環的填海,就決定和政府再戰一仗。
新的一仗很難打,但他卻獲得更多市民的支持。理由很簡單,只要站在海港兩岸較高的地方,就可以清楚看到港人引以為傲的維多利亞港已經被填得慘不忍睹,以往彎彎曲曲的海岸線成了一片片泥地,水深而闊的海港變成湍急狹窄的維多利亞河;香港和九龍愈來愈近,差不多可以連接起來了。
香港犧牲美麗的海港為的是甚麼呢?政府一直振振有詞說是為了應付人口急劇增加、商業發展迅速以及疏導擠塞的交通,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日前竟然搬出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九四年的協議,說中環填海其中一個原因是履行協議,為解放軍興建一個長三百米可供戰艦停泊碼頭!

保護香港美麗資產
無論是為興建中環及灣仔繞道,或者是為了搬遷中環天星碼頭,無論政府的出發點是如何為港人的福祉打算,無論最終要填十八或八公頃的土地,現在也是時候大家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研究一下,這些嚴重傷害維港的填海工程,是否真的符合法庭所指「公眾需要、必無其他選擇以及最少規模」的三項原則,而不是官字兩個口。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最美麗的資產,政府有責任去保護她,市民也有責任去捍衞她。我們有不畏權貴的徐律師,也盼望有秉公守法、勇於認錯的官員。
(圖)徐嘉慎昨日入稟高院申請暫緩令,阻止港府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