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股成交繼續熾熱,但整體氣氛卻已比前日遜色,金融股從地產股上接棒,成為炒賣港元資產偏低的熱點。筆者並非太擔心尾市回吐,技術上拉回至11200是很正常,就算長實(001)的弱勢,亦早有同行的公開意見預警,但回落的股份甚多,尤其是國企股氣氛頗弱,令人有點不舒服。
美元大跌後,短期內仍會扭轉資金流向,香港繼續是投機的好地方,令次亦算很幸運及時轉軚,但反覆思考後,覺得這樣的升浪,實在欠缺基本條件的配合,香港短期運道極佳,卻很可能只是造成了另一個泡沫而已。
目前熱錢追捧港元資產,主要是認為港元偏低,因此資產價格要調節,在經濟預期的層面,則由長期通縮的預期,轉變成有機會通脹,所以樓市的看法,變得更為樂觀。這種通脹的機會,不外是入口貨品價格推動,香港人的工資,不見得有大幅回升的機會,當然失業率可望改善,但主要條件是香港會是營商的好地方。港滙轉勢,目前只是引來了炒賣的資金,要成功經濟轉型,吸引投資的資金,才算是能夠維持的升浪。
更加令人擔心的,是港府的領導能力,實在未曾有甚麼證明,在目前熱錢流入的形勢下,很可能已經沾沾自喜,以為完成了重要成就。但香港的出路,不能再是純靠炒賣,泡沫一旦爆破,傷害會更加之深。環球通縮的環境一定持續,要殺出血路,一定要有增值服務的定位。樓市短期復甦,是解決了不少表面問題,資產炒賣卻並不是長期的主力發展方向。連中國也曉得適當時候抽緊銀根,以防範過熱,香港卻只懂一片歡樂,如此現象並非好事。
當然話題是扯得太遠,只是想指出短期跟風炒賣是沒有問題,但要明白這種升勢不外是泡沫的機會甚大,因此要步步為營。
地產之後到銀行,再下一浪的本地概念股,應重新再博零售,有危險是自由行被證明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這些股份回落幅度不少,純是本土經濟回揚,亦足以構成概念,不妨一博自由行概念較弱的威高(1173),以基本條件計,亦算有吸引性。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