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領袖民望因攻打伊拉克的爭議大跌,不利消息接踵而來。美國官員透露,即將公布的搜尋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報告草稿顯示,美國武器調查小組在伊拉克花了四個月,仍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伊拉克發展生化核武是美英攻伊的主要理據,但戰後的今天仍找不到確實證據,報告內容勢將再打擊兩國領袖誠信。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五月一日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後,由中央情報局領導的「伊拉克調查組」一千二百名成員,在伊拉克搜尋大殺傷力武器,為首者是前聯合國武器調查專家凱爾,預期本月底發表伊拉克總統侯賽因下台以來的首份報告。
情報官員指出,報告已寄到美國白宮、國防部和英國首相府,當中詳細列出調查組過去四個月以來,在伊拉克搜查可疑地點和查問伊拉克科學家的進展。
拒絕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透露,報告顯示調查員在伊拉克找不到大殺傷力武器以及發展和運載這些武器的系統,連「些微生化核武物料」也找不到,只發現可用於製造生化武器的物質痕迹和軍民兩用工具;而且只有一名伊拉克保安官員說曾在美軍攻伊前,參與發展生化武器計劃。
有份搜尋武器的人士透露,凱爾一直因搜尋進度缺乏進展而沮喪。消息人士指出:「這顯示美國國家情報分析報告去年十月指侯賽因準備好幾百噸生化武器的說法是假的。」該份報告是支持攻伊的重要文件。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將發表的報告,認為侯賽因在美軍攻伊前把大殺傷力武器運到敍利亞等國外地方的可能性很微。報告會指侯賽因致力欺騙和阻礙聯合國武檢人員的工作,並會刊出一些電腦程式、檔案、照片和文件,以示侯賽因政權曾企圖發展大殺傷力武器計劃。
中情局指報告不會下「確實結論」,但發言人哈洛強調,凱爾仍在接收調查方面的資料,因此他的報告草稿不能「代表或排除任何情況」。
美國政府的報告若指在伊拉克未能找到大殺傷力武器,勢將引起國會議員、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和反戰人士抨擊,斥喬治布殊誇大攻伊理據,以爭取公眾支持推翻侯賽因政權。
英國方面,執政工黨即將開會,這時候披露這樣的報告內容,將進一步對首相貝理雅造成打擊,令他在武器專家凱利之死獨立調查結束後,仍無法得到喘息機會。英國外相施仲宏周三表示,即使找不到大殺傷力武器,攻伊行動仍然合理。他說:「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事後聰明,但我們須決定的是未來的事……我認為(軍事行動)在以前和現在都是合理的。」
《紐約時報》/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