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建立太陽能發電廠,直接為地球提供用之不盡的能源,似乎是科幻片情節。但德國科學家認為這並非異想天開,有望在五十年後實現,因為他們已解決了箇中一些最主要的相關技術。
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的科學家米勒,周二在德國不來梅展示了該公司與卡爾斯魯厄大學研究員合作研製的新型激光裝置,並把這個是未來太空發電廠的重要組件,形容為「是在太空建立太陽能電源系統的首個重要里程碑」。
過去三十年,科學家一直研究如何將距離地球三萬六千公里外的太空中收集太陽能,轉化成為地球上可用能源的方法。EADS和卡爾斯魯厄大學研究員窮兩年心血,花了約五百三十萬港元研究,終於解決了如何控制激光光束,從遙遠的太空送回地面的難題。
科學家構想的解決方法是:首先利用人造衞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收集太陽能,然後利用這個激光裝置為激光測定方向,透過激光光束把能量準確地送回地面接收站,再傳送到地面的輸電網,轉變成電力。
米勒強調,他們計劃在二○○八年將第一部激光裝置送上國際太空站,但太空發電廠還要等多五十年才能落實運作,因為他們還要進行更多地面研究,嘗試提升通過激光光束傳送回來的能量級別,完全掌握有關技術才可正式投產。
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