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孔泉,請聽聽聯合國批評 - 張華

解讀中國:孔泉,請聽聽聯合國批評 - 張華

聯合國教育專家托馬舍夫斯基(KatarinaTomasevski)女士考察了中國教育狀況後,嚴厲批評中國沒履行人權公約中的教育承諾,剝奪城市民工子女的入學權,教育經費僅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二,連非洲窮國烏干達也比不上,僅是聯合國建議的三分一。

中國的教育總開支中,政府預算僅佔五成三,其餘的由家長或其他財源填補;學校收費過高,是中國窮孩子失學主因。

表露中國官員聞過即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反駁說,事實上,中國教育經費現已佔GDP百分三點四,事前向托馬舍夫斯基提供正確數據,她「卻使用了與事實不符的數據」,其態度是不公正客觀的。中國官員聞過即怒的作風,似乎在孔泉身上表露無遺。

托馬舍夫斯基教授說錯了嗎?難道民工子弟遭到歧視性對待、全國有二千七百萬小學因交不起學雜費而失學,都不是事實嗎?即使托馬舍夫斯基沒引用「正確數據」,其觀察、結論都是正確無訛的,錯的是整天坐在辦公室的孔泉先生。

總理溫家寶似乎也認同托馬舍夫斯基的說法,上星期他特地召開過一次國務院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回應了托的批評。

會議決定:普及義務教育,仍是當前農民教育工作重點;四年後,失學最嚴重的西部地區,教育普及率要達到八成五以上,特別是重視女童及殘疾小童的失學問題;城市政府要保障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新增的教育經費要用於農村,保障農村學校的經費,禁止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經濟困難的學生將可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的生活費。

落實中央政策走調變樣

在芸芸中央領導人中,溫家寶應是對中國農村教育問題認識得最深刻的一個。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父母都是教師,他自己則在甘肅省的窮山溝打滾了近二十年,當副總理那五年又走遍了全國六成縣市,對農村失學問題,會不知道、沒感覺嗎?筆者也深信,溫家寶有誠意解決中國的失學問題。

但是,更令人擔心的是,「再好的經,也會被和尚念歪」。中央再好的政策,基層政府落實時多走調變樣。過去,旨在減輕農民負擔的「費改稅」、精簡政府架構等,都是中央的好政策,但到頭來,農民負擔不減反加,政府冗員不減反增。這次國務院針對農村教育的決策,落實時會重蹈覆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