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一黃金周前夕,本港零售業密謀大打內地旅客荷包主意,部份店舖最近更無視官方港幣兌換人民幣的滙率,以「一元人民幣當一港元使」的優惠吸引內地旅客,這些措施相信會促使更多人民幣直接流入本港市場。有學者認為,此現象長遠對港元地位會帶來衝擊,金融管理局應正視問題。 記者:林社炳
內地旅客的購物消費重點油尖旺和銅鑼灣區,大小店舖幾乎都貼上「歡迎使用人民幣」字句。不過,相信最能吸引內地客的招數,莫過於有連鎖店和百貨公司推出「一元人民幣當一港元使」購物優惠。
「眼鏡88」連鎖店和尖沙嘴的U-right成衣連鎖店,均在店舖外貼出「一元人民幣=一港元」或類似的宣傳海報。同街一間珠寶首飾店,亦以同一招數吸引內地客。中區先施百貨公司亦同樣以「一兌一」滙價,優惠內地客。
持有U-right成衣連鎖店的佑威(香港)有限公司發言人廖志聰表示:「接受內地客以一蚊人民幣當一蚊港紙購物付款,主要係方便遊客。唔使遊客走去換錢,轉過頭幫襯另一間。」至於眼鏡88的「一蚊兌一蚊」購物優惠,該公司市場部經理何先生表示,適用於指定分店,有效期至十月十五日。
部份店舖雖未提供一兌一的兌換價,但也利用滙價差額提供優惠,以ESPRIT尖沙嘴分店為例,接受內地客以「一百零一人民幣兌一百港元」購物優惠。
現時,要兌換一百元港幣大概需要一百零七人民幣。換言之,以人民幣購買原以港幣定價的貨物,大約可得到九四折至九三折的優惠。其實,部份超市過去曾提供一兌一的兌換價購物優惠,惠康兩周前亦接受人民幣購物,但兌換價為一百一十人民幣兌一百港元。
在尖沙嘴開設找換店多年的黃先生笑言,「我自己開找換店,換一百蚊港紙,起碼都要一百零五蚊人民幣啦!我當然唔會執輸,用人民幣買過幾次嘢。」
雖然提供人民幣購物優惠有助刺激本港經濟,但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指出,太多人民幣流入本港,未經兌換直接在市場流通,長遠會影響港元地位,並不健康。他認為,金管局應提供指引,透過消委會提醒市民及旅客,規管人民幣兌換港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