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黃仲涵的後人秉承他的遺願到上海開酒精廠,八年抗戰給日本人沒收,勝利後國民政府對黃家大加敲詐,說他們是漢奸。古北香先生來信說,黃家女婿顧維鈞是國民政府駐美公使,是國民政府器重的人,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九年列出的戰犯名單中顧維鈞榜上有名,說國民政府敲詐他岳父黃仲涵家族在上海的企業,「於理似乎不通」。我先是少年時代聽過大人們說過這些往事,後來又在台灣出的書裏看過零星幾句說到這些舊聞,最近朋友在大陸網上給我下載了一篇〈黃仲涵:二十年代的「糖業大王」〉,寫到黃仲涵的兒子黃忠孝在上海「繼父前輝」創辦酒精廠:「一九四七年黃忠孝曾派其弟黃宗詒回上海進行整頓,但遭到腐敗的國民黨政府的敲詐勒索,黃宗詒甚至被誣蔑為漢奸通敵。黃宗詒氣憤地離開祖國,返印尼後曾舉行記者招待會,揭露國民黨的腐敗」。
國民政府雖然會看在顧維鈞份上給黃仲涵家族面子,國民黨在上海的一些官員自作主張敲詐黃仲涵後人討點私利,那似乎也是可能的。古北香先生看過的資料一定比我多,他的懷疑自然也很合理。古先生說,黃氏後人在上海辦的那家中國酒精廠後來由安徽人董寅初經營,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在印尼出任過《天聲日報》和《朝報》的總編輯兼經理。我隱約記得小時候三寶壠還有《天聲日報》,那應該已經不是董寅初在編了,因為古先生說董寅初一九四七年就回中國,中共建政後做過全國政協副主席。
我很高興像古先生見識那樣廣的人願意指正我的專欄文章。我說,三寶壠是古城,明代鄭和去過,登岸落腳的山洞闢為古廟,香火鼎盛。古先生說,那是傳說而已:鄭和沒有去過三寶壠,根據鄭和隨員馬歡和費信在《瀛海勝覽》和《星槎勝覽》裏的紀錄,鄭和的船隊停泊在東爪哇,不是三寶壠那邊的中爪哇。典籍俱在,不會有錯,錯在我從小愛上那段浪漫的傳說,寧信其真!
我在那篇〈黃仲涵的小夜曲〉裏還說,黃仲涵創辦了荷蘭時代三寶壠最早的一間僑校華英中學,這間中學五十年代似乎已經左傾了,我回台灣升學那年,華英不少學生回大陸,文革後期有幾個游水來了香港。古北香先生的來信有一段詳細說明「三寶壠的華英中學和華僑學校」,讓我知道了許多印象早已模糊的背景。他說,華英中學成立,黃仲涵捐了三萬盾;六十年代回中國的華僑子弟最多,七十年代初中國政府開始允許歸僑出國,來香港的約有二十萬人,在香港的三寶壠歸僑學生有一千多人,華英最多,有五百多人。古先生說的情況跟林長安先生給我的來信說的大致一樣,一九六二年前後未經中國政府批准偷渡來港的華英學生不超過五個,其他都是合法批准而來的。林先生說,有兄弟兩人一起游水偷渡,哥哥平安到了香港,游水游得好的弟弟為了救人反而溺死了。我回信告訴林先生說,我深信他說的那個哥哥是我的朋友,跟我一位兄長同過學,我六十年代初來香港他最照顧我。我對他弟弟的遭遇傷感很深,不忍多寫。
﹙圖﹚黃均一九五三年《梅林覓句》成扇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