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樓市持續下跌,減低發展商發展意欲,香港測量師學會認為,與現行僵化的契約修定補地價機制有很大關係。補地價是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該會建議應彈性計算補價及給予補價折扣,以刺激發展商加速重建,令庫房收入增加。
測量師學會昨日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會面,就此事及對未來樓市看法表達意見。
該會產業測量組政府政策,及本地事務小組召集人劉振江表示,補地價一向是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之一,但近年大幅萎縮,原因是補地價機制上出現問題。補地價收入逐年減少,由99年度的138億元跌至本年度預測的15億元。
該會早前委託香港大學李寧衍副教授,研究政府現行的補價評估機制,結果顯示有不足之處,須作檢討。現時政府只考慮並全數收取土地修契前後的價值差,並沒有給予重建優待。
他說,該會昨日向孫局長提出3項建議,其一是政府應考慮將發展商持有物業的開支、釐印及律師費等成本,在補價內扣減。另計算補價前價值時,應同時考慮土地上蓋現有物業價值。也可給予折扣優惠,鼓勵發展商洽商補價及重建。政府73年前,有只收五成補地價政策。現時澳洲則有補價25%折扣優惠,美國亦有重建稅務減免優惠。
該會相信,通過靈活補地價政策,可加快私人業主參與市區重建,改善環境,亦可推動樓市及相關行業,如建築、測量、律師及物料供應等行業的發展。
另外,該會林增榮說,昨日向孫局長反映對未來土地供應看法,認為去年底所出的「孫九招」開始見效。但因救市招數只集中在遏抑供應上,或會導致兩三年後供應短缺,因此,該會建議11月應宣布恢復「勾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