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夜的人性 - 李敏

賽馬夜的人性 - 李敏

朋友E在我身旁翻某報紙馬經,我眼尾看到裏面有一個尋人啟事:「母病危,尋長子,請速電家人」。搞甚麼鬼會在馬經刊登手掌大的尋人廣告?從我編劇的角度,前傳有可能是「兒子爛賭被逐出家門」之類的故事。
賭癮不只由貪財起,賭仔都知道不贏就是輸,明知會輸都賭,貪財之外賭仔還想找尋刺激。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賭仔的腦部反應研究,發現他們贏錢時的腦電波反而不及輸錢活躍。為甚麼?輸錢就陷入危機,危機是一種刺激,而賭仔對下一局的輸贏就更緊張。相反地,贏錢就令人想到收手,「見好就收」當然是一種理性,不是一種刺激。總覺得香港星期三晚的馬路特別兇悍。一次我先望車廂內後鏡,再望車外後鏡,見後面沒車才打燈轉線,已shouldercheck了盲點,最後還是被人「砵」,對方意思是罵我幹嘛轉線阻他去路。
我被「砵」的時候見到對方的車頭仍在我車尾旁,從位置分析而知不是我轉線太突然而是對方無論如何不想減速讓我。之後我讓他先走,那男司機還不罷休,車爬到我前面,停在馬路中央,跳出車問候我娘親,然後跳回車慢駛頂住我。我真的不在乎,反正不趕時間,大可感受一下賽馬夜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