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劉遵義近日在香港紅得發紫,傳媒已視他為中文大學新任校長。上周五,中國銀行舉辦了一個CEPA研討會,他是主講嘉賓之一,也是記者重點追訪對象。
坐在台下聽他演說,感覺是: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一定會喜歡他!
劉遵義的講題是「CEPA:一項內地和香港雙贏的策略」。聽了五分鐘,忍不住皺眉。只要稍稍看過有關CEPA新聞的香港人,便會發覺劉的演講內容僅僅是ABC,辜負其史丹福大學教授身份;再多講兩句,甚至露了底,例如他建議內地對港要實施一站式服務,其實現在早已經是一站式服務。
台下有些人大、政協,忍不住竊竊私語,揶揄台上講者資料錯漏。
不過,哈,你別說,雖然劉遵義演講內容毫不突出,但聽他用英語講了半小時,一點都不覺得悶。他不斷用比喻,不斷把日常生活例子套入,生動活潑,令聽的人不時嘻哈笑兩聲。他沒有講稿,但利用製作漂亮的powerpoint列出重點,演講時眼睛永遠望着台下觀眾,配合不算誇張的手勢,賣相一流。這樣的校長,公關肯定做得好。
同一場合另一講者、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令人眼界大開。張演講的內容紮實得多,沒有傳統八股味。他同樣沒有講稿,用powerpoint,演講動聽程度沒有讓劉遵義比下去。
但最令人驚喜的是中聯辦副主任劉山在。他遣辭用字仍是傳統官腔,有時難免令人昏昏欲睡。但他有這樣一段(大意):「CEPA有6章23節,但不是國安條例的23,我們也想過改為22或者24,但最終還是23……」可以用23條來講笑話,中國官員的幽默感確實大躍進。恭喜。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