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良性競爭邁向統一

中台良性競爭邁向統一

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
史文鴻

德國和法國自一八七○年普法戰爭,勢成水火,經歷一次及二次世界大戰,仇恨不淺,這兩個語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國家,可以在歐盟體制之下,帶領歐洲各國逐步邁向一體化。為何中共和台灣,大家在文化、語言及甚至經濟命脈,都緊密相連,竟然就政治前途問題,各走極端呢?
當然,歷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逐走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管治,加上在台偏安的國民黨政府對本省人過往的排斥,再加上中共政府過度驚懼台獨勢力而施以威嚇,都是令台獨勢力無法消失的因素。

以經濟吸引台灣
台獨勢力如今最大的政治牌是揚言要用全民公開投票來決定台灣是否獨立。不過,筆者要警告台獨勢力,若果真是奉行民主和公義,則台灣的政治取向,就肯定不能用公投來決定。
民主最重要的原則是要保證少數人的基本利益,若果如今有數以十萬計的台灣中國人在大陸投資和居住,投資額數以百億美元計,一旦以公投來決定獨立(除了筆者不相信台灣同胞會以大多數支持獨立之外),即使真有大多數支持,也只會犧牲少數人的事業和生計的根本利益,就像大多數人投票決定支持剝奪或毀掉少數人的產業和生計一樣,不可能不遭受害者死命抵抗,釀成社會極度分化,也破壞基本公義原則。還不提台灣有三成外省人,本來是對中國大陸抱有發展共同命運的意向和信心的。

站在中共的立場,鄧小平構想要以「一國兩制」來統一祖國,不是沒有創意的。可是,它在處理香港回歸問題中,尚且遇上種種困難要逐步克服,目前香港正正因為欠缺民主機制,加上小圈子管治及經濟低迷,又怎能啟發台灣任何一個政府接受一國兩制的信心呢?
希望中央領導人在處理台灣問題時,再表現多點耐心和努力。目前中共以經濟吸納台灣發展,已經有極大成果,使台灣中國人愈來愈明白到台灣經濟只能賴以中國大陸的經濟命脈才可生存發展,台獨就愈來愈少政治空間了。至於政治融合方面,香港體積太小,加上和中國在經濟、地理及文化極為接近,政治上更無自主文化及幹才,自然歸順一國兩制。

中共要更大改革
台灣卻不同,四九年以來,台灣政治經濟經歷了比中共更翻天覆地的改革,民主及經濟高度發展,加上有長期管治的能力和幹才,根本不容易接受被一個政治和經濟都相對落後的體制所吸納支配。
看來,中共要在政治及經濟上開展更大的發展改革,才能使統一變得吸引。中、台關係,只能和平共存下良性競爭發展,互不觸怒干犯,統一才有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也會是兩岸四地中國人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