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業國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主要工業國採取彈性外滙政策後,市場揣測日本央行可能會減少干預滙市,以致日圓兌美元本周急升至近3年以來的新高位,美元更一再跌穿112的關口。日圓高企,促使日本股市周一顯著受壓,日經平均指數周一收市報10475點,下跌463點,跌幅達4.24%,成為過去兩年最大單日跌幅。
其實當日在日股開市前,日本商務部公布8月份清關後貿易順差為7871.6億日圓(約70.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20%,期內出口貨值升6.4%,進口則升3.3%,反映日本的出口持續有理想表現。故日股當日的跌勢,似乎有點過份。
當然,如果日圓的升勢延伸,日本的出口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但支持日本出口業的主要因素是否純粹來自日圓的表現,我則有點保留。
日本出口業近月表現持續理想,主要是美國及亞洲區的經濟漸見起色,企業在科技上的開支逐漸增加所致,並非因為日圓低垂,才令消費者增購日本貨品。所以日圓近日的表現雖然強勁,但對出口業的影響有多大,投資者實應小心計算。正如當年日圓兌美元跌至130水平時,日本出口業又有否顯著受惠?投資者只要回顧當年的數據,自然會明白圓滙對日本出口業影響的直接性,並不如市場想像般強烈。
不過,如果日圓的升勢日後仍不受控,投資者就必需提高驚覺。因為屆時不但日本的出口業會受影響,連日圓資產亦會因滙價過高,令外國資金減慢流入而受損,這對剛剛才步入復甦的日本經濟無疑是一大打擊。
另一方面,近日市場不斷對人民幣的幣值提出質疑。
雖然七大工業國不斷要求中國放棄壁壘政策,容許市場決定人民幣的價值,但同時他們卻不斷利用言論希望能左右人民幣的滙價,這明顯已脫離他們強調應由市場決定人民幣的滙價的宏大意願。基於這個因素,如各國未能在幣值上取得共識,相信亞太區的貨幣普遍均有升值的壓力,從而影響區內金融業的表現。
但投資者對這個問題亦毋須過於擔憂,主要是不少歐美資金近年積極拓展亞洲區市場,其中在中國的投資更是與日俱增,故人民幣的幣值一旦被迫上調,除了對中國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外,外國資金的投資亦可能會因而受到損害,日後的開支亦可能因而上升。
故此,已有不少外資表態反對市場強迫人民幣及亞洲區其他貨幣升值,其中飛利浦便在早前發表聲明,指若貿貿然迫令人民幣升值,會令在華投資的外商蒙受巨額損失;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兼「歐元之父」蒙代爾亦不認同人民幣應在現階段升值。
基於這些壓力,相信亞太區幣值的升勢理應不會持久,在炒賣活動熱潮冷卻後,一切便會返回基本因素上。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