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間「沙士」爆發時,你曾否出現輕微發燒等沙士病徵,但很快又痊愈?如是,你可能是「隱形」沙士感染者。中文大學醫學院昨展開「全港誓師 抗炎七cc」行動,邀請五萬戶市民參與,透過抽取每人七毫升的血液,測試是否含沙士抗體,以推斷全港隱形沙士感染者的人數,希望在冬季沙士可能重臨前,為防治疫症作準備。 記者:倪清江、梁洵瑜、陳沛敏
【本報訊】中大醫學院新成立的防疫研究中心,昨宣布進行本港歷來最大型的抽血普查,目標是收集逾一萬名市民的血液樣本作沙士抗體測試,以調查沒有發病的沙士感染者比例及感染沙士的危險因素,預期最快本年底有報告。
負責該普查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家亮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相信社區上有一批人受到沙士病毒感染,但沒有發病,普查目的是要找出這類隱形感染者,從而推斷他們在全港六百多萬人口中所佔的比率;調查並會探究他們受感染原因、沒有發病原因及是否已有免疫能力。
該中心由即日起至下月底,將會向經隨機抽樣選中的五萬個住戶寄出邀請信,希望可有一萬戶以上願意參與普查;該中心會從每戶抽出一名家庭成員進行驗血。陳家亮表示,研究中心會先以簡稱「ELISA」的抗體測試劑,篩選出含有病毒抗體的血液樣本;然後再用一種專測試沙士抗體的螢光劑,以確定有關樣本含有沙士抗體,從而反證該樣本來源者曾受沙士病毒感染。
中心只會抽取參與者七毫升(c.c.)血液作測試,陳家亮形容約相等於一湯匙份量,「我哋唔係要市民上嚟放血畀我哋做研究。」為吸引市民參與,該中心獲兩大藥廠提供贊助,免費為部份參與者進行血糖、膽固醇及乙型肝炎測試。
至於為何會有隱形感染者,中大醫學院署理院長兼防疫研究中心主任沈祖堯舉例說,如一名沙士患者在地鐵內咳嗽,車廂內乘客可能會吸入少量病毒,出現輕微「頭暈身㷫」,雖沒發病,但其體內會產生抗體對付病毒。陳家亮補充,的確曾有年幼學童在病愈後才證實曾受感染,所以這次普查會涵蓋五至八十歲人士。
中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陳基湘透露,中大在今年四及五月曾為威院約六百名醫護人員驗血,發現其中三人有沙士抗體但沒發病。
此外,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表示,正研製有短暫效用的沙士預防疫苗,至今已有進展,研究人員從沙士康復者的血液中抽取生產抗體的淋巴細胞,成功令它可不斷製造沙士抗體;下一階段會將抗體注入動物做實驗,如果有效及安全,將推展至人體臨床試驗,希望可研製出約有四個月效用的沙士疫苗,供醫護人員及有需要人士注射,以度過可能出現的沙士爆發期。
另一方面,衞生署顧問醫生曾浩輝表示,該署會加強與私家醫院及私家醫生合作,以制訂預防沙士的應變機制,包括免費替私家醫院化驗懷疑沙士病人的樣本、與醫學會商討制訂私家醫生感染控制指引、要求私家醫院在四、五周內制訂防沙士應變機制,及已實施的私家醫院每天滙報員工染病報告等。該署亦會加強巡視私家醫院的防感染措施及運作情況,尤會在預備明年續牌時的巡查行動,注意各院的感染控制能力。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巡視羅湖邊境管制站時表示,為避免十.一黃金周旅客帶入沙士病毒,衞生署將在港澳碼頭、沙頭角及文錦渡加裝共二十八部紅外線體溫探測儀,令各口岸的探測儀總數增至近三百三十部,同時會增聘六十人為旅客量度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