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笨:<br>全港唯一音樂學校

家長不笨:
全港唯一音樂學校

教育改革GoGoGo,新舊學校都為辦優質教育而努力,在規範中仍存無限可能性。今個學年,全港首間音樂為先的私立全日制中小學──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誕生了,籌辦團體是函授大專音樂課程的香港國際音樂學校,師資優良。今年的小一生,未來將會接受共十一年的音樂教育,真正活在音樂中。
記者:邵超
攝影:梁細權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以下簡稱音樂中小學)異於一般中小學把音樂列為興趣科目,而是把音樂融入普通學科中,加上每周五節的音樂課,組成一個結合專業音樂培訓與各項專科的課程。成就一批本土音樂家及其他學科專才,作為推動音樂教育的中心點。

本地音樂家搖籃
學校冠上音樂名銜,每周五節課會否不足?校長陳永生回應:「我們提供專業的音樂培訓,希望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接受有系統之基礎音樂教育。五節課包括一節器樂科、兩節作曲,兩節合唱及音樂欣賞。」每學年約36節器樂科,包括個別上課、小組活動、大師班及每年最少一次音樂會演出。器樂科須另付學費。

■陳校長指天父給不同人有不同的天賦,六年小學訓練已見學生潛能所在,中學有不同程度的拔尖。

■臨時校舍有十餘間練習室,音樂老師個別教授,猶如琴行服務。

仿維也納音樂廳
「下學年新校舍建成後,將有四十餘間練琴室,一個參考維也納音樂廳設計的大型音樂廳,小教堂同時是一間錄音室,容得下一個合唱團,屆時操場也設有舞台,每天小息午飯時間也會播放音樂。」現時的臨時校舍設施固然不及新校舍,但每個學生分配到的資源充足,不乏表演機會。「每位學生都是合唱團成員,校內外的表演機會很多,將來唱大型音樂劇也有信心。」未來音樂廳可外借,提供培訓音樂專才的理想地方。

音樂激發創作
不是所有孩子有天份成為音樂家,音樂中小學着重音樂對教育的幫助。「音樂是人生情操,有些人聽音樂會很興奮,有些則會安靜。透過音樂灌輸正確的教育觀或人生價值,包括和平、愛、友誼、信實、盼望。我們把音樂融入各科,如中文課教填詞,美術課會播音樂,希望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和平衡情緒,全方位學習,音樂造詣、品德、學術和使命感兼備,成為音樂家或其他學科的專才。」學校很注重學生情緒智商,特設音樂紓緩室及音樂治療師,讓學生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現時音樂老師近二十人,都是對音樂有熱誠及認同學校教學理念的人。

■通過遊戲,學習語言及訓練思維更加有效。

重新編制課程有驚喜
學校在課程編排亦打破傳統,每天都有新驚喜,逢周三下午安排不同活動,像烹飪、中國書法、戲劇等,星期五有大型合唱及團契,其宗教的意識亦較重。「我們學校的課程跟其他學校差不多,只是生命教育代替常識科,把基督精神融入各科中,我們覺得信仰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學校着重兩文三語和閱讀,未來的圖書館、音樂圖書館都提供了很好的語文環境。有優良的教師才有優良的教育,各科老師都擁有本科的專業資格,同時按個別能力函授中小學課程。「中小學是同一教學理念。每個學生都有一個Portfolio記下進度,給家長、老師及學生看到自己的強弱。」

■模擬電視螢幕做報告十分有趣,讓報道員感覺正在做電視廣播。

■教員室寫上親切的短句,打破師生的隔膜。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臨時校舍地址:深水埗順寧道372號(近明愛醫院)
電話:27773828
家長答問會:10月10日,在協同中學(大坑東道12號)介紹辦學理念和派發入學資料,即日起接受電話留座。
收生標準:學童毋須學過音樂,面試時會觀察學生的音樂感、人際關係、學習能力及創作力。

■位於鑽石山蒲崗村道學校村的新校舍於04年才竣工,先憑圖幻想7萬2千平方呎校舍的氣派。

學生心聲

巫莘樂(小一)返學好開心,有得整嘢食,我會煮畀媽咪食。我最鍾意美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