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古迹不能永遠抵受時間考驗,疏於保護就會一去不返。世界歷史遺迹基金會﹙WorldMonumentsFund,簡稱WMF﹚列出一百個最瀕危建築物,中國大陸有五個古迹列入名單,包括馳名中外的萬里長城。
在聯合國的世界遺產保護計劃之外,WMF是國際另一主要古迹保護機構,一九六五年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WMF自九五年起每兩年公布一次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單,以喚醒人們關注這些古迹所受威脅,並協助遺產所在地進行搶救和修復工作。
萬里長城的壯麗,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做好漢,但WMF指近年遊客大增及長城附近相關發展計劃,令長城及周遭景觀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有需要立法加以保護。
中國大陸其餘四個列入名單的古迹,有上海的歐里爾.雪切爾猶太教堂,這教堂在二十世紀初建成,二戰期間曾是二萬多猶太人的避難所;甘肅省天水市的舊民居,富有明清建築風格;河北省承德普寧寺的雕像,集漢、藏民族特色於一體;河北省懷來縣的雞鳴驛城,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驛城。
台灣澎湖望安島的中社村,保留有相當完整的三合院建築古厝群落,是台灣僅有的集體民宅遺址,但它和中國其他古迹一樣,因為保護工作有缺失而被WMF列入瀕危名單。
WMF指世界各地都有不珍惜古迹問題,伊拉克戰後的混亂情況,令摩蘇爾附近的尼尼微及尼姆魯德古王宮受到極大威脅;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區有超過二百個具歷史價值建築物,但六成半沒有法律保障,易被重建計劃吞噬。
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近百年前在南極洲羅斯島所建小屋,今年也上了榜,是自WMF九五年發表首個瀕危建築名單以來,首次七大洲都有古迹上榜。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