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在當今世界上,滙率制度仍然是各國政府可以行政或立法來決定的事務。香港為國際所公認是充份實施自由市場制度的經濟實體,沒有任何形式的外滙管制,港元卻嚴格執行由香港政府制訂的聯繫滙率制。所以,判斷人民幣滙率制度和水平是否適當,不在於它是否由中國政府所制訂。
中國是一個處於轉軌過程中的經濟體,一是內部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尚未完成;二是商品市場已大體對外開放,服務市場已開始對外開放,但是金融市場剛開始對外開放。判斷人民幣滙率制度和水平是否適當,不能以發達國家貨幣為參照。美元、歐元、日圓、英鎊、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滙率,既受制於有關國家的對外貿易,更受制於國際游資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流動。人民幣滙率則主要受制於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以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巨額順差來批評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圓的滙率水平偏低,不能說毫無道理,卻缺乏充份理據,就因為人民幣的滙率決定跟它們這些國家貨幣滙率決定的機制不同。
但畢竟中國與貿易夥伴國的關係,是決定人民幣滙率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面對主要貿易夥伴國的批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表示,人民幣滙率安排可以考慮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當然,他同時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討論的問題。
將人民幣跟美元掛鈎改為跟一籃子貨幣掛鈎,在技術上沒有困難,國際社會有不少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鑑。需要深入考慮的是,倘若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第一,人民幣滙率水平會較為波動,中國內地商業銀行、外貿企業等是否具備了對沖滙率風險的機制和能力?第二,人民幣、港幣和美元滙率穩定三角形將會破裂,在香港經濟轉型尚未擺脫困境時,可能對港元聯繫滙率製造成怎樣的影響?此外,還需要考慮人民幣滙率制度和水平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是在保持人民幣滙率水平比較穩定抑或允許滙率水平比較波動條件下來推進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可兌換?
正因為考慮了這些問題,我仍然建議中國當局以推進人民幣在資本項目可兌換來回應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滙率升值壓力。只有在中國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長足進展後,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圓等滙率是否適當,才具國際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