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警示系統 市民更混亂<br>港府抗沙士又推三級制

兩警示系統 市民更混亂
港府抗沙士又推三級制

政府在沙士檢討報告公布前,率先公布全盤對抗沙士措施,未來會因應沙士爆發情況實施三級應變機制,並由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或特首董建華負責指揮。坊間認為楊永強及董建華在上次抗疫表現劣評如潮,今次再度由他們擔綱指揮,「不會令港人更加安心」;而醫管局與政府兩種警示系統更令市民感到「愈搞愈亂,無所適從」。 記者:梁洵瑜、陳倩雯

【本報訊】政府整體應變計劃分為「戒備級別」、「第1級」及「第2級」共三個級別。當本港以外地區證實有沙士個案、或本港已發出沙士警示時,即啟動戒備級別應變計劃,有關衞生部門會作出應變。
若化驗結果證實本港有一宗沙士個案時,政府會在十二小時內啟動第一級應變計劃,並成立以衞食局長為首的督導委員會負責應變工作。衞生署在十二小時內勒令病人家屬接受家居隔離;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到病人的住所消毒。

毋須理會醫管局警示
當有迹象顯示沙士出現社區爆發時,即會啟動第二級應變計劃,督導委員會會升級由特首親自擔任主席,評估疫症對本港社會及經濟造成的影響,必要時緊急修訂相關法案,或下令全港學校停課。
楊永強昨介紹抗炎策略時強調,三級應變計劃屬港府整體策略,與醫院管理局的「綠、黃、紅」傳染病三級內部警示系統不同,當本港以外地方證實有沙士個案而啟動戒備級別,相等於醫管局的黃色警示,其他情況均相等於醫管局的紅色警示。
至於何為社區蔓延,楊永強說,根據世衞指引,當有任何一宗個案與醫院無關,已屬社區感染,這情況下需要啟動第二級戒備。他否認兩套機制令市民混淆,「醫管局嘅制度唔係畀市民,而係配合政府。不幸佢出嗰陣時,市民以為係整體措施」;他更強調市民毋須理會醫管局的三級警示系統,但要注意政府日後公布的戒備狀態。
他又稱,雖然當局未能預料沙士何時重來,但普遍擔心在十月或十一月重來,需要及早作出全盤戒備,但有需要時會因應下月公布的專家委員會報告建議作出調整。

董楊指揮港人難安心
此外,教育、安老、飲食、旅遊及交通等界別會在未來四至五周完成自行制訂的應變措施,下月會進行緊急應變計劃演習,測試各機制溝通能力。衞生署則會增聘六十人負責口岸檢疫;每間安老院委任一名感染控制主任,十月底前完成評估全港安老院感染控制能力。
對於市民應何時才要佩戴口罩,楊永強說,需要因應沙士發生的不同情況,通知市民應作甚麼準備,「如果個案化驗室發生,市民喺街唔會有感染機會,就冇需要戴口罩」。他承認政府這種三級戒備計劃會很敏感,或許出現警號誤鳴,但政府「寧願敏感啲好過唔敏感,希望市民明白」。
醫療政策評議會主席郭家麒批評,全盤應變計劃令市民感到警報系統愈來愈混亂,而且再由楊永強及董建華領導,「不會令香港人更加安心」,因為根據上次二人處理沙士情況,只着重從行政角度出發,如只從旅遊或經濟考慮,並非全力控制疫情,令本港吸收一個極大傷痛教訓。

應清楚教市民怎配合
他認為,應由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等獨立而有專才的機制,監察疫情及建議政府做法,但本港未來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極可能設於衞生署之內,缺乏獨立性及權力。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陳萃菁批評,政府及醫管局的三級制「愈搞愈亂,市民無所適從,都唔知跟醫管局定跟政府至啱」。她認為,警示機制一個就足夠,但要清楚講明市民要怎樣配合,如何時要戴口罩或停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