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居屋使購買力倒流<br>公屋二手成交量飆升

停售居屋使購買力倒流
公屋二手成交量飆升

【本報訊】政府宣布全面停售居屋及公屋,令公屋住戶的購買力倒流到一手及二手公屋市場,即使在年初「沙士」疫潮期間,二手公屋銷情亦無受影響,而今年第三季的成交量更有機會創新高,有地產代理批評政府出售公屋,將購買力倒流公屋一手市場,拖慢樓市復甦,似有與民爭利之嫌。 記者:羅少玲

自政府於去年十一月宣布停售居屋至今,房屋署已接獲四千多個公屋住戶申請購回現居公屋的申請表,當中以去年初推出的第五期租置計劃屋邨內的住戶佔最多,而該計劃由九八年推出至今,三十個出售屋邨中已售出逾九萬個單位,約佔全部十三萬多個單位的七成,大部份住戶於首兩年折上折優惠價期間購入居所。

沙士無阻銷情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的二手公屋成交量有五十二宗,較去年同期的三十四宗增逾一半,而以往每季只有約十宗個案成交,於去年第四季停售居屋後,公屋成交量上升至十九宗,即使今年第二季沙士襲港期間,成交量亦未受影響。
截至本月十八日為止,今年第三季的公屋成交個案已有十八宗。中原地產代理市場資訊及研究部高級經理黃良昇估計到本月底時,有關數字必創新高。
他又指出,公屋住戶原可透過購買二手居屋改善環境,從而令居屋業主以樓換樓方式流入私樓市場,但租置計劃卻將這些購買力倒流公屋一手市場內。
房署數字顯示,在已售出的九萬多個公屋單位中,有一百二十三個住戶因撤銷認購申請而被沒收意向金,另有五百三十宗因各種理由,包括家庭經濟出現問題等獲房署恩恤,同意回購他們的單位,並恢復他們公屋租戶的身份,繼續在原公屋單位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