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個地圖王,十年來收集了數以千計十六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及世界地圖,還有珍貴的香港地圖。不知何故,一張十九世紀的港島地圖上,南丫島分成了兩個小島;英軍的一幅航海圖上,維多利亞港內外則密密麻麻布滿了莫名其妙的阿拉伯數字。
地圖王ChristopherBailey收藏的都是洋人繪製的作品,不是西方傳教士的大作,便是歐洲帝國海軍的紀錄。十九世紀,為了傳道、為了通商、為了征戰,準確詳實的香港地圖應運而生。ChristopherBailey收藏了好幾幅那時繪製的香港地圖,它們既美觀、又實用。
一九四一年,英國皇家海軍硫磺號艦長卑路乍(EdwardBelcher)將軍率軍攻佔港島,並奉命研究這個天然漁港的水文。卑路乍花了六星期,製作了一幅航海圖,精確展示了港島、南丫島及九龍半島的海岸線,還仔細測量了港島海域的海水深度,代表水深的阿拉伯數字像沙甸魚般填滿了整個維港。
這幅航海圖後來被其他歐洲帝國複製,ChristopherBailey擁有的版本,便是複製於西班牙馬德里的珍品,「這是私人珍藏,我是不會賣的。」他準備在本周五及周六於文華東方酒店展出這幅地圖,公諸同好的還有五百張十六世紀以來的中國及世界地圖。
珍品中最奇怪的,是英國傳教士於一八九○年繪畫的香港地圖,竟然把南丫島一分為二,ChristopherBailey百思不得其解。更有趣的是,地圖附載了一幅素描,是港島西部著名的瀑布,即現時華富邨瀑布公園的所在。
相信這條瀑布就是那時香港的地標,當時進入香港的船隻都會在那裏取水飲用。ChristopherBailey擁有的是複製於一九二○年的德文版本,售價六千五百元。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