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正方形是正方形?為甚麼我不是男孩?為甚麼要量體溫?我從哪裏來?汶騫媽媽每每被孩子天馬行空的問題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答完一條,隨之而來的連串問題可能更令人𢱑頭,拒絕或敷衍作答,囡囡又失望,家長是時候學習如何應對了。
記者:邵超
攝影:陳智良
ImageFamily:汶騫與媽媽
鳴謝:大業藝苑中央圖書館店(28082641)
按兒童語言發展,三歲半的小孩很喜歡問為甚麼,好奇心猶如江河決堤,凡是觸到的、看到的事物都感到好奇,這是自然現象。父母不應打壓孩子建構知識的重要時刻,應該即時作答,既要每問必答,還要答得有技巧。嘲笑、表現不耐煩、看心情而定,甚至延誤作答,都會扼殺孩子創作的心靈。
第一位: 性(接吻、男女身體等)
第二位: 物質(金錢、玩具等)
第三位: 行為(早睡早起、不准打機等)
第四位: 概念(為甚麼正方形是正方形?)
第五位: 學科及生活常識
汶騫:小雞雞和小奶奶哪樣重要?
媽媽:小雞雞對男孩子很重要,小奶奶對女孩子很重要。
父母面對孩子性好奇不知所措,奈何街頭、劇集、電影甚至卡通片常常出現男女親密行為畫面。即使是三歲小孩子,父母應以事實為依歸,教導孩子基本性知識如男女生理結構的不同、男女因為愛而有親密行為等。許多時候,孩子只需一個簡單而直接的答案,父母往往以大人角度將問題複雜化,東拉西扯又亂編故事,孩子一旦發現與事實不符,會對父母喪失信任感。
汶騫:為甚麼兔吃蘿蔔?
媽媽:你覺得為甚麼呢?
小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問,很多大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小孩子卻充滿好奇。如果父母覺得問題無從解釋,不妨運用反問思考法,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可能會有天馬行空的答案,你不用否定,慢慢引導她找出答案。譬如問她「兔吃漢堡包嗎?」多利用生活例子,慢慢將範圍縮窄,最後她可能會答「兔吃蘿蔔」。
汶騫:為甚麼不送HelloKitty公仔給我?
媽媽:家裏有很多玩具,要先詢問它們的意見,願不願意HelloKitty加入。
小孩子對物品大小與價值的關係概念模糊,也不知何謂浪費。假使父母平日慣於接受孩子的要求,或者幫忙做事會有報酬,到你說不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會接受。正確的態度是嘗試向子女灌輸購物的真正意義(花得有價值),不要早早就把孩子認為重要的HelloKitty全盤否定。
汶騫:為甚麼我的眼珠是黑色?小芬的是啡色?
媽媽:媽媽也不知道,你陪我翻書找答案好嗎?
博學多才的人也有不懂得的事情,父母忽視孩子的疑問,孩子的提問常常得不到圓滿的答案,會逐漸形成陰沉的個性,創意思考受到壓抑。其實父母應該放下大人的自尊,不懂時便虛心求教,做子女的好榜樣。不妨帶子女一齊往公共圖書館、書局等翻書找尋答案,共同解決疑問。
汶騫:為甚麼天空會下雨?
媽媽:因為雲在哭。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要求標準答案,胡謅也未必是壞事。對三至四歲的孩子,冗長深奧的解釋反而擾亂孩子的思緒,父母宜就着孩子年齡及智能而提供答案。揣摩孩子心思倒是頗考智慧的。多運用藝術性的、表達感情的字眼,語氣表達要充滿感情,配合圖畫及動作更佳,引導孩子加入討論,刺激創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