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海銘源(233)的主席,及其母公司銘源集團主席兼單一控股股東的姚原,與其他「上海富豪」有個共通點──外界對其發迹史所知不多,身份神秘,內地傳媒亦「抱怨」姚原從不肯接受訪問。
自從周正毅事件後,多位「上海富豪」被傳捲入事件中,其後紛紛高調現身以證「清白」,偏偏身為上海銘源主席的姚原連股東大會都不肯現身,令傳言更盛。
上周銘源邀請多位證券界及傳媒參觀上海總部,姚原終於現身,並破天荒首度接受傳媒訪問,但條件是樣貌不可曝光。
銘源集團在上海市2002年度私營企業排名榜名列第6,在內地從事食品工業、酒店餐飲、房地產開發及金融投資等,旗下全資、控股及參股公司共15家,總資產值達15億元(人民幣.下同)。
對於被傳捲入周正毅事件中,口擔雪茄的姚原說:「我跟他是認識的,但不太熟。」被問到如何開始自己的事業,他說畢業後被派到農場工作5年,其後到上海當過不到兩年的工人;直至80年代,內地恢復律師制度,畢業於上海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的姚原才真正投身律師行業,84年取得執業律師資格。
至於踏足商界,他說全因機緣。90年,姚氏一個當法律顧問的朋友要求他幫忙,協助經營一家虧損企業。姚氏沒有細說如何令公司扭虧為盈,只表示經其「搶救」後,那家公司經營好轉。此後,他又當了3次「公司醫生」,涉足領域包括工廠、飲食及綜合娛樂,資產由30萬至400萬元不等。
據姚原說,這些企業的原有股東對經營業務有點意興闌珊,他覺得與其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自己經營,故要求取得公司股權。最後,這些公司的原有股東取回本錢後,便將股份轉讓予姚原;在這些業務的基礎上,他於98年正式成立銘源集團。至於往後的發展,姚原貫徹其低調作風,拒絕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