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棄「大政府、小市場」

請放棄「大政府、小市場」

近日,政府負責「包底」的盛事引起滿城爭論,繼足球勁旅皇家馬德里訪港後,美國商會即將主辦「維港巨星匯」。前者,政府最終只需支付八十二萬元,若計算政府在場租及稅收等收益,皇家馬德里訪港特區政府是有利可圖。「維港巨星匯」還在籌備階段,但政府包底八千萬的消息,已受到廣泛而負面的批評。筆者認為特區政府的行為,與其鼓吹的「大市場、小政府」政策,背道而馳。

足球勁旅皇家馬德里擁有的球星,足以傲視全球;加上碧咸剛由英國班霸曼聯轉會,再加上他在轉會前的風風雨雨,皇家馬德里早已成為國際體育界的焦點,球隊熱身賽每到之處,定必引起「撲飛」熱潮。陣容如此強大的隊伍來港作賽,要找商業機構贊助,只要籌備時間充足,應該毫無困難。香港足球總會為了減低虧蝕的風險,找來政府以千萬元「包底」,筆者認為是過份保守。

接受資助後的掣肘
商業活動當然會有風險,沒有風險的活動,恐怕回報率極低;怕虧蝕,何不放棄投資。政府的資助本質是干預市場,一旦接受資助,間接地是放棄以市場為主導的運作模式;不論是找贊助商、議定票價、市場推廣等等,皆會受到無形的限制,賺錢的機會定必大大減低。早前售票、配票時引起的混亂情況,香港足球總會受盡責備;為了避免輿論壓力,香港足球總會還放棄收取應得的二百萬元費用。在整件事上,香港足球總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假若沒有接受政府的「包底」承諾,筆者深信,香港足球總會能從皇家馬德里的賽事中獲厚利,籌備過程亦不會遇到太多無形的掣肘。
也許是食髓知味,特區政府不但希望能每年邀請如皇家馬德里般的勁旅來港作賽,還為美國商會籌辦的「維港巨星匯」,「包底」八千萬元。首先如皇家馬德里般的球隊有如鳳毛麟角,即使有同級球隊來,吸引力亦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商業的演唱會文化在香港早已根深柢固,要政府資助流行樂隊或歌手的演唱會,實在有點匪夷所思;由非牟利的美國商會籌辦,更加令筆者費解。若「維港巨星匯」一定要舉辦,特區政府要詳細解釋,為甚麼棄經驗豐富的演唱會主辦機構,選毫無經驗的商會。

投資推廣署的角色
若政府視「維港巨星匯」為文化活動,文化委員會便有用武之地,而不會在本年四月開始消失於無形。投資推廣署愈強調「維港巨星匯」,可享有演唱會門票和電視轉播權的收入,愈顯出政府「包底」的不合理性。投資推廣署的主要職責,是要吸引外資來港投資,強要演唱會與吸引外資拉上關係,恐怕是牽強得令人難以信服。若演唱會是作為旅遊推廣,獲邀的樂隊或歌手,應配合本港的目標市場。
國內未放寬自由行以前,國內遊客佔整體旅客一半,而第二大客源是台灣;放寬自由行後,國內來港旅客的比率定會上升,以巨額邀請的滾石樂隊,在國內和台灣的知名度,恐怕遠不如土生土長的歌手,錢花了而得不到成效,便是浪費。再者,推廣旅遊的活動,應由旅遊發展局及旅遊事務署統籌,而不是由投資推廣署負責。
數月前,為了恢復香港的形象,特區政府向立法會要求撥款十億元,因時間緊迫,政府並沒有詳細列明用途和運用準則。從皇家馬德里訪港和「維港巨星匯」的事件來看,立法會的制衡作用,形同虛設。以公務員的傳統思維,獲得撥款後不能完全花光,便是失職;為了耗盡撥款,不惜以公帑贊助商業活動。但政府介入商業活動,只會扭曲市場運作,最終變成「大政府、小市場」。
筆者在此呼籲特區政府早點撥亂反正,流行表演事業如演唱會或表演賽,還是讓市場自由籌辦,重回「大市場、小政府」的正軌!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