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狗頭風波 - 李怡

李怡專欄:狗頭風波 - 李怡

三年前「搶救」「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頭」的鬧劇,再次在香港上演。當年屬於中國軍方背景的保利集團以三千萬港元高價投得牛、猴、虎三個頭像,據說是以此來一雪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搶走國寶的「國恥」。筆者當時就百思不得其解:高價買回這三個圓明園的舊物,與「雪恥」有啥關係?若看這三樣東西,既非藝術精品,又非古遠文物,能不能算是「國寶」都令人懷疑。隸屬中國的集團竟用如此天價去買,恐怕這一舉動才是新的「國恥」呢!
既然在香港的拍賣場上有這樣的民族主義熱情燃燒,於是也就有人食髓知味,找出一個據說是美裔收藏家的圓明園銅狗頭拿來拍賣,並定出「起價」四百萬元,而且事先知會大買家保利集團。
誰料保利集團卻為此召開記者會,稱銅狗頭與他們擁有的幾個獸頭「不一致」,故不承認是「圓明園的十二生肖獸頭」。另外,又展出另一個豬頭銅像,說經多年搜索,於今年春天在美國一個收藏家手中找到,並由一位商人捐出七百萬港元購回,即將運返北京展出。
原來宣稱擁有狗頭銅像的拍賣公司,也就立即宣布停止拍賣這「狗頭」,而對保利集團的言論則表示「不理解」,「不予置評」。
一場狗頭風波,就此落幕。但仍有餘韻。人大常委曾憲梓說:外國搶走中國國寶,理應無條件送回中國,現在非但不歸還,還在香港拍賣狗頭,實是羞辱中國人。此外,也有些論者說不應拍賣「賊贓」。
事實上,目前在香港或海外市面上出售、陳列或拍賣的中國文物,幾乎都是「賊贓」,而且絕大部份並非外國人搶走,而是中國人從內地偷出來的「賊贓」。開放二十多年,偷運文物出境成為一時風尚。至於古董店、拍賣場的買家,卻相當大部份是中資機構。買來作甚?一是送回內地以示「愛國」,二是這些支出可以「報帳」,三是在交易過程中也難免有些「好處」。於是,粗劣的銅獸頭,由於擦出了民族主義火花,也能賣出天價。
要說「羞辱」,由中國人偷出來又由中國人買回去,才是中國的最大恥辱呢。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