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上周二議息後決定維持息口不變,並指通脹仍有下跌風險,市場認為短期內未有加息壓力,再加上新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大幅下降,帶動美股顯著造好。上周五雖為季度四權結算日,股市輕微回吐,但無損一周走勢,三大指數以接近年多以來高位收市。
港股升勢未能跟隨美股,11200點再遇阻力,主要由於有資金換馬,沽出升幅過大的地產及電訊股,轉而吸納較落後的銀行股,滙豐(005)及恒生(011)受追捧,兩隻新股合豐(2320)及魏橋(2698)招股反應佳,凍結資金逾280億元,亦令大市受壓。但相信在基調繼續改善下,恒指於萬一點鞏固後,後市反而會更佳。
國企走勢近期再成市場焦點,繼鋼鐵股及石化股後,影響指數最大的石油股亦顯著下跌,拖累國企指數一周急挫6.7%。此次國企下跌其實早有先兆,本月一日人行調高存款準備金比率後,又再傳出中國銀監向四大銀行進行全面查帳,加上中國建設部亦正準備糾正各類開發區盲目開發的問題,顯示中央政府正密切關注國內各項建設有否違規,令經濟處於過熱。
然而,早輪受打壓的只是部份與建築有關的國企,但利淡消息一浪接一浪下,最後牽涉到佔國企成份股最重的兩大石油股,自然令指數大幅下跌。美國上周三公布儲油量大幅增加,顯示對石油需求量大減,在寒冬來臨前都不會改變,數據令油價顯著回落,紐約油價每桶由30美元數日內急降至27美元近月新低,令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股價急速回落。
七大工業國周末召開會議,最受投資者所關注的課題包括人民幣滙率問題,以及要求中國政府減少出口退稅的比率。國企股近期受到困擾,與此亦有直接關係,由於情況仍未明朗,加上政府不斷令經濟降溫,故整體國企短期內只有反彈,難現升浪。
眾多國企股中,近期調整最大的為鋼鐵股及石化股,當中跌幅較大的可算是馬鋼(323),由8月中52周高位1.99元回落至上周四低位1.43元,一個月內跌28%,上周五雖現輕微反彈,但在種種不利消息下,短期難望重拾升軌,投資者宜趁反彈減磅。
連敬涵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