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隨筆:看清楚「大市」成交

投資隨筆:看清楚「大市」成交

「成交走在股價之前」的市場智慧不知被傳媒介紹了多少遍,普羅投資者對此已不感陌生。到底準繩度有多高?根據經驗,用於大藍籌及成交活躍而市值大的股份,非常準確。
這個概念,用於指數之上,是否亦有「成交走在指數之前」的啟示呢?答案是「可有可無」。關鍵在於如何看「成交」。不久之前,港股迭創新高,成交亦見急增,於是乎不少評論都說「大市成交飆升,還有更高的指數」,問題就出在「大市」成交之上。
大家每天在報價機看到的成交數字,真箇是大市的總成交,但恒指的變化,卻只代表33隻成份股的綜合變化結果,投資者常說的大市升跌,其實只是這種變化而已,以大市的總成交推斷指數的變化,顯然是不恰當的,亦與「成交走在股價之前」的邏輯不符。在早一段時間,國企股熱炒,成交急增,但恒指成份股表現一般,這個市場智慧便不能發揮了。
要真正有效推斷指數與成交變化的關係,大家要看「大市」成交──即33隻成份股的總成交,而非大市的總成交,這樣,上述的市場智慧才能發揮功能,一般報價機都有「大市」成交的資料,並可配合圖表顯示成交之變化。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