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掌聲中 曾俊華:我好彩

活在掌聲中 曾俊華:我好彩

星期六早上,約了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做訪問。乘地下鐵到中環部長樓途中,腦袋不停重複繞着這個人轉,突然就閃過五個字:活在掌聲中。
這幾年,特區政府驚濤駭浪,但我認識的「圈中人」,每次提起曾俊華仍然有讚無彈,開場白永遠一句:「JohnTsang好叻!」擔任海關關長打擊翻版影碟、走私紅油戰績彪炳,最新功勳是協助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搞了一套贏盡全城口碑的辣手招數來清潔香港。批評?真的,至今為止,我一句都聽不到。
於是,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大家都覺得你好叻,是嗎?」
他這樣回應:「最近,民意調查說市民對我的認知度低得不能評分,市民都不知道我。如果說我好叻,兩者是不是有些矛盾?」原本預備好的跟進問題,被他搶先主動提出。
這一刻,我竟然想起剛升職的林鄭月娥。林太待人處事、工作能力原本都是有口皆碑,但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之後,結果還是被輿論矛頭所指,令她不忿垂淚。如果正如曾俊華說,他的掌聲來自「好彩」,這「好彩」兩字應該包括他至今從未置身與民生直接交鋒的火線,包括他今日的新崗位。 記者:李慧玲


四面牆壁五幅畫
上月四日,董建華宣布委任五十二歲的曾俊華為工商局局長,接替高升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自此,曾俊華正式脫離公務員行列,晉身問責官員,辦公室也由美利大廈搬到政府總部西翼部長樓。
步入他的辦公室,第一個感覺是「空」。辦公桌上乾乾淨淨,「intray」和「outtray」也沒有文件。他的解釋是:「有電腦。而且,今天的事今天畢,枱頭便不會積壓文件。」
一般人放在案頭裝飾的相架、銀器、水晶、紀念章諸如此類,統統欠奉。不過,四面牆壁合共掛了五幅畫,都是他自家中搬來的心頭好──五十分鐘的訪問,他談得最興高彩烈、幾乎不想有句號的,就是介紹這五幅畫。

一切由「叻」開始
但我們的對話,始終由一個「叻」字開始聊起。他先是倒抽一口氣:「嘩!(如果人人說自己叻)是好大負擔!我不覺得自己特別叻,反而,AO(政務官)圈子好多叻人,分析能力高、觀察能力強。」
「我覺得自己好彩,是時間性問題,某個時間選擇做某些事情,不是叻。以海關為例,我加入的時候,不但社會、甚至部門,對某些事情的認受性已經好高。前任的人做了好多事情,教育各方面,於是我推動的時候好順利。或者,你會說我某些時候懂得選擇做了正確的事,或者可以這樣說,但我覺得,發展到某些時候,事情就很自然發生。」

鎂光燈下不說話
推動清潔香港,曾俊華也覺得是如此。他認為沙士一役,令全港市民改變了對清潔衞生的觀念,政府的工作於是水到渠成。
我的腦袋很清楚記得這一幕。六月時,成立了一個月的「全城清潔策劃小組」公布隨地吐痰罰款一千五百大元等數十項辣手措施,曾蔭權率領多位常任秘書長及署長出席記者會、傳媒高層吹風會,主角曾蔭權當然說得最多,其他與會者或長或短作出補充,獨曾俊華全日在傳媒鎂光燈照到的地方,一句話都沒有說過。但有參與其事的官員都知道,小組成立不足一個星期,擔任小組秘書長已經做足功課,交了一份建議大綱;當日正式公布的報告,正脫胎自這份大綱。

不同時做不同事
曾經問曾俊華是否不想功高蓋主?他笑言:「每個人在不同時候做不同的工作。」不過,與其他官員提起這個小故事,他們的反應仍然是:「John好叻仔。」
曾俊華說:「我好少用『叻』這個字。一個人『叻唔叻』,太judgemental(輕率論斷),我不喜歡這樣。小孩子,你說同學『叻過佢』,不是太好,應該多用些description(描述)。叻,可以寫十幾頁紙定義,但是完全符合定義就叫叻?但不符合這些定義的人,也可以好叻。傳媒有太多口號,口號化容易定型,不是太公平。」

無了不起的政客
不過,當問他心目中有沒有『叻人』,他倒是說得很爽快:「FrankLloydWright。」見我不大知道,他有點不以為然的說:「建築師,好出名㗎!」然後,他又提起語言學家NoamChomsky。問他有沒有一些覺得很了不起的政治人物,他笑笑搖頭:「我想不到。」
Wright是美國近代著名建築師,紐約的Guggenheim博物館及南佛羅里達大學湖濱校園,都是他的得意作品。這位享齡九十二歲的建築師,在一九五九年、即曾俊華年僅八歲時逝世,但對少年的曾俊華,卻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墨西哥畫家DiegoRiviera歌頌勞動人民的畫作,曾俊華叫人留意勞動女孩背後一雙護着她的手。畫家曾因不滿場館安排,怒毀為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所畫的牆畫;另外,他又曾送贈《史太林與毛澤東》畫像給中國。

購自上海的水墨畫,曾俊華指其留空很出色。

曾俊華形容這幅《我房間的鎖匙》令他覺得cheerful(愉快),而畫作名稱亦引發他無窮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