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私有化事件一再出現,香港華人(655)除在回購外,母公司亦明顯增持股權,令人憧憬香港華人也在醞釀私有化,或期望於母公司增持股權後,大量派發股息,因而使其股價表現突出,過去5個月,升幅達70%。
日前華人公布上半年業績,盈利4422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171萬元),每股盈利3.3仙,中期息只與上年相同,派發1.5仙,期望派高息已落空,但股價變動不算大。
華人於出售華人銀行後,現有的業務是經營力寶證券的包銷、證券經紀、企業融資、投資顧問及有關金融服務,亦經營澳門的華人銀行,實際是財務公司,以放貸為主,規模不大。另外,亦提供基金管理服務,但嚴格來說,該等業務可說無利可言,甚至是虧損。
期內的盈利,包括投資組合已變現及未變現收益6600萬元,以及基金管理保證回報的虧損回撥1086萬元,只是這兩項收益,已達7686萬元,而盈利只有4422萬元,反映其他業務正在虧損,還未計及其他利息的收入。
華人資產淨值27.8億元,相當於每股2.06元,投資組合為11億元,估計另有存款證10億元及現金6億元,這些流動資金,是資產的主要部份,也是令人憧憬之處,理由是只要大股東願意,即可大派股息,就算以存款證及現金計,每股也值1.18元,已高於股價。
至於投資組合,估計大部份也屬於流動性投資,期內已將3.55億元的長期投資及持有到期的債券,撥轉至一般證券投資,反映有意因應市況而出售,為此,已產生未變現收益2048萬元。這種安排,雖然帶來未變現收益,但似乎不必製造收益而表明有意出售投資,而出售投資後,又將會有甚麼安排?暫無答案。
出售華人銀行後,坐擁巨資,曾表示作出投資,結果仍是集中於債券及股票,本來一家公司可以將投資作為主要業務,但華人的表面意向並非如此,實際是甚麼?市場就是對其策略作出憧憬,從近數月的股價看,雖是反覆推進,但亦存在相當炒上落的成份。
華人股價91仙,資產折讓55%,至於PE息率,已不必計較,問題是如何捉摸大股東意向,難度甚高,分錢及私有化的可能性都存在,只看大股東心意!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