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討論多時的加強監管會計業諮詢文件,昨日正式公布。文件採納會計師公會的建議,提出是否有需要在公會以外,成立獨立調查局,專門針對上市公司帳目的違規及操守失當問題進行調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表示,政府對是否成立獨立調查局持開放態度,但在經費方面,「從公共財政角度而言,我認為最好不要由政府支付」。
會計師公會對文件表示歡迎,該會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局,但強調其營運資金應獨立於會計業,不應由會計師支付。
觸發加強監管會計師的呼聲,主要由於去年本港發生多宗上市公司會計醜聞,包括民企歐亞農業(932),以及被廉署調查的裕豐(965)、金禾(090)及富昌國際(916)。
會計師公會已提出改革方案,將於10月重開立法會後,以私人草案形式,修改法例予以落實,內容包括增加公會理事會的非會計業界成員,由2人增至6人。另外更改公會旗下調查及紀律兩個委員會的組成方式,由非業界成員佔大多數,並出任委員會主席;而紀律委員會的研訊,亦會公開進行。
馬時亨表示,上述方案可增加會計師公會的透明度及獨立性。但外界仍有進一步改革的要求,故提出諮詢文件了解公眾意見,諮詢期將於10月底完結。
諮詢文件主要分兩部份,由於有意見認為,調查委員會改組後仍從屬於會計師公會,獨立性備受質疑,故文件提出另外成立獨立調查局,負責監察及處理涉及上市公司的會計及核數工作上,違規及道德操守失當的投訴。文件認為,該局可歸入政府架構,設於證監會或會計師公會之下。
至於最具爭議的經費安排,文件認為可由政府撥款、證監或港交所(388)出資、向上市公司或投資者徵費。不過,馬時亨已表明,由於政府財赤問題,他不傾向由政府出資。
文件另一部份,將會設立的財務滙報檢討委員會,其組成內容會諮詢公眾。該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調查公司財務報表是否符合《公司條例》規定的會計要求,文件認為,其職權範圍可以只針對上市公司,或者可包括在港註冊的私人公司。委員會可以是以主動調查或回應投訴方式運作;該會可以以獨立法定組織方式成立,或設於證監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