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勿留包袱給下一代

回應:勿留包袱給下一代

本港人口老化情況愈來愈明顯,根據政府估計,二○三一年本港老年人數目將佔總人口24%,屆時每1.8名在職人士便須供養一名長者,老年人問題實在不容輕視,為減輕社會未來的經濟負擔,應該盡早未雨綢繆,為老化社會的來臨作好準備。

勿與短線投資比較
世界銀行倡議一個社會應同時具備「三大安老支柱」,包括私人儲蓄、強積金,及稅收資助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否則不足以解決老年人問題。對一個老化情況嚴重的社會如香港而言,強積金有其必要及急切性。現時僱主僱員每月各供員工薪金百分之五作為強積金,可以部份解決僱員老年生活所需。如果沒有強積金制度,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資源短缺,勢必令更多老年人生活彷徨無助。強積金制度的存在價值,不容質疑,更不能有絲毫動搖。
近月本港經濟有好轉迹象,強積金表現普遍向好。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強積金投資整體平均回報率達6.42%,本港股票基金回報更高達9.89%。強積金是一項長遠的投資計劃,投資期長達數十年,絕不能與短視的投資混為一談。
本港已經歷超過五十個月的通縮,市民對經濟前景信心不大,加上本港正值經濟轉型階段,市民憂慮隨時失業,消費信心始終低迷不振。一旦動搖強積金制度,市民即使獲僱主發還供款,也只會將供款存入銀行,積穀防饑,消費市場絕不會因此而復甦。動搖強積金制度帶來短暫的所謂紓緩,無疑飲鴆止渴,只是將更沉重的包袱交給下一代。
強積金計劃推行兩年多以來,已超過一百七十萬僱員參與。積金局會繼續致力保障他們在強積金計劃下應有權益,令本港市民的退休保障更趨完善。

積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