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八燈臺 - 李登

丈八燈臺 - 李登

十四年前,給黃志導演的影評集《戲假情真》寫序,我引用了書上看來的一句話:影評人的工作是打呵欠。
這聽來像俏皮話,倒有點道理。爛片固然叫觀眾看得頻打呵欠,哪怕好片子也會叫他們呵欠打個不停。你看此地每年都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兩個禮拜內放上二百多部片子,若每天看足五場,撐不來就不管好賴,誰都累得要打呵欠,甚至呼呼大睡。
城中呵欠打得最多的一個影評人,我猜是吾友金炳興,逢戲必看,無一放過。現下他已在加拿大落戶,老脾氣準沒改。他算過,一輩子肯定有三分一日子是泡在電影院裏的。他不僅泡,泡完了還拿起筆桿寫影評。去年他出了書,叫《丈八燈臺看電影》。
他的影評有個特色,是文字像散文,很耐看。我覺得本地的影評人有兩類最可笑:一類是煞有介事,一類是若無其事。煞有介事的老端架子,搬出大堆理論,把蜥蜴說成恐龍。若無其事的就總是用屁眼看戲,用屌子當腦子思維。金炳興的影評,我想對他們該有點啟迪之功。
他的書名來自「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那句歇後語,意思是只見別人的短處,見不到自己的缺點。對很多導演來說,影評人不正是丈八的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