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Krugman)成了美國最「出位」的時事評論員。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幾乎每篇都在狠批布殊政府的政策,從減稅到出兵伊拉克都被他罵的體無完膚。最近他把這些文章結集成書,書名定為“TheGreatUnraveling”(或可譯為「大踢爆」);從這個書名已可看到,他把自己視為揭破布殊政府「謊言」及把戲的先鋒。
克魯明對布殊政府政策的批評大概不同人有不同意見,但他在書的引言中所提出的觀察卻很值得深思。他認為目前美國的情況跟九十年代初老布殊總統時代很相近。從經濟上看,兩者都處於經濟復甦似有若無的境地,大部份美國人都沒有感到復甦的好處;從政治及社會層面看,兩者都陷於進退維谷、迷失方向的困境。在這樣的政治經濟低氣壓下,美國政府以至美國人通常傾向找一隻代罪羊,並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它。在老布殊時代,這一隻代罪羊是日本;而美國朝野就把失業率高企、出口不振都看成是日本一手造成的。當時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Thecoldwarisover.Japanwon.”(冷戰結束,日本勝利。)
依照克魯明的思路,現在美國既然面對跟九十年代初的困境,美國朝野再找另一隻代罪羊是極有可能的事;不過,今次的代罪羊將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國。
事實上從近期美國政府以至商界的言論、姿態來看,把中國視為美國政經困境代罪羊的呼聲正愈來愈高。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高層官員、大企業一再公開施壓,要求中國讓人民幣自由浮動、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固然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幾天前美國商務部長伊雲斯(DonEvans)有關貿易政策的公開演說更清楚說明這樣的傾向。他在演說中除了重申美國政府各項刺激出口的措施外,更花了大量篇幅陳述中國市場的種種問題、種種限制,並強烈要求中國盡快撤除不同的貿易障礙。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伊雲斯演說中唯一被點名批評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已被視為美國的頭號貿易對手、頭號「貿易敵人」,跟九十年代初的日本一樣。從這樣的迹象看來,美國朝野把中國當成是目前政經困境的代罪羊實在是愈來愈可能的事。
對香港來說,美國把中國當成代罪羊是一個壞消息,因為這意味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愈來愈多、因為這意味中美之間的經濟糾紛愈來愈激烈。要知道香港是中美貿易的主要中間人,一旦中美貿易關係倒退,香港這個中間人的日子又怎會好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