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統率領代表團訪華,回國之前在香港與立法會議員會面,主要話題就是香港的民主化現況和前景。事實上,差不多每一個到訪立法會的外國代表團最關心的問題都是香港的政制、憲制,包括法治、人權方面的保障,而不是經濟、貿易、民生。
這是理所當然的。一方面,因為民選的立法機關的性質就是政治架構的中心,要知道貿易和經濟狀況,理應問行政機關有關門部,但政制是立法議會的事。更重要的是,儘管中央和特區政府多麼着重把香港定位為經濟城市,在國際的層面,香港最大的重要性在它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經濟貿易上,上海或其他中國城市或可代替香港,但政治上香港無可替代。
一言蔽之,香港在國際藍圖佔關鍵地位,因為香港的政治和憲制發展對中國整體的政治和憲制發展有重大意義,中央如何處理香港的民主訴求及法治人權,反映中國中央政府的現況及中國民主開放及法治發展的前景,而中國整體在這方面的發展或缺乏發展,顯然對全球的局勢有重大意義。
可是,我們的官員和某些議員卻視而不見,仍然用經濟、貿易如何令人樂觀回應;仍然把目前民間不滿歸咎於經濟;仍然把目前經濟狀況歸咎於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仍然嘲諷國際人士對香港失去興趣,因為九七主權移交並沒有帶來香港全面失去自由。這種說法是難以令人信服,甚至難以置信的。
香港需要有經濟頭腦的政治家,也需要有政治視野的金融貿易界,而政治不是「親中」或「反中亂港」那麼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