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短期就業計劃 珍惜每個機會<br>460失業青年夢想不滅

參加短期就業計劃 珍惜每個機會
460失業青年夢想不滅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四百六十名青少年,過去幾年在求職市場浮沉,昨天終於有幸參加港府推出的短期就業計劃,未來半年擔任旅遊大使、積極人生助理員及青年大使。經歷過彷徨的失業日子,他們都說會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不怕辛苦、不計報酬。叫人動容的是,生活的憂患未磨滅他們的夢想,反令他們更堅強。 記者:馮永堅 羅偉光 盧文烈 黎國強

「信未來有發展」--Alice 24歲 浸會大學經濟系畢業生
Alice前年畢業於浸大經濟系,首份工作是底薪僅四千元的市場調查員,一年後她轉職市場推廣公司,但沙士襲港百業蕭條,她終於嘗到失業滋味,「當時好擔心搵唔到工,試過見一份五千五百蚊嘅文員工,最終都係唔請我。」
過去幾個月,Alice面試不斷碰壁。她說,最初對僱主壓低工資不忿,但後來終於想通了,因為一名剛於英國頂尖學府劍橋大學畢業回港的朋友,也只是找到一份月薪八千元的工作,「以前大學生係天之驕子,但𠵱家唔可以計較咁多,如果唔把握機會爭取經驗,日後經濟復甦,有份好工都輪唔到我啦!」
擔任政府開設的旅遊大使職位,每月有八千元薪金,Alice說,半年後約滿,「三千蚊、四千蚊嘅工都做,希望可以搵到旅遊業工作,我相信未來會有發展。」

「唔好計較人工」--Kimmy 20歲 中七畢業
前年中七畢業的Kimmy,早前在餐廳做時薪二十五元的兼職侍應,由於她晚上在夜校重讀中七,半工讀的生涯叫她身心俱疲,但她不以為苦,「日頭返工,夜晚上堂雖然好辛苦,但好值得,比其他只係讀書嘅人,我𠵱家有更多工作經驗。」
Kimmy認為,必須比同齡的人有更多長處,日後才有更多機會。她指現在青少年太輕易放棄,克服不了學業或工作上的挫折感,就算學歷較她更低的人,只要爭取到工作經驗,日後也可一展所長,「只要邊做邊學,唔好計較人工同工作環境,就會得到最寶貴嘅經驗。」

「幾辛苦都會捱」--阿詩 16歲 中三畢業
「如果有得行番轉頭,我一定唔會辭工,幾辛苦、幾低人工都會捱落去。」十六歲的阿詩年紀輕、學歷低,曾面試近三十份工作均失望而回。後來在卡拉OK當侍應,她卻嫌通宵工作辛苦,上班一星期便辭職不幹;但失業後一直找不到新工作,現在終於感到後悔,「其實每一份工都係鍛煉機會,第日就算有份更低人工、更辛苦嘅工,我都唔會隨便唔做,會珍惜每一個機會。」
阿詩說,現時最大夢想是可以成為專業美容師,「我會努力返工搵錢,儲夠學費去上堂,實現呢個夢想。」

「天無絕人之路」--Andy 23歲 業訓練局課程畢業
年幼時因病導致行動不便的Andy,對搵工之苦比其他人有更深體會,兩年前他讀完職業訓練局課程,先後面試二十份文職工作,竟統統被拒,「我唔覺得被人歧視,如果我係老闆,都請個健全人士先啦!」
他這次被錄用擔任旅遊大使,強調半年後會再嘗試找文職工作,而最大心願是創業做老闆,為其他殘疾人士及失業青少年提供工作機會,「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有信心,唔介意旁人眼光,一定可以搵到工。」

Alice
24歲
浸會大學經濟系畢業生

阿詩
16歲
中三畢業

Kimmy
20歲
中七畢業

Andy
23歲
業訓練局課程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