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丁山舊老闆好鍾意投資酒店,以前由瑞士以至大溪地,佢間公司都有投資喺酒店物業。唔見佢好幾年,最近先知道泰國嘅萬豪酒店(Marriott),佢間投資公司都有股份。
酒店通常有兩個主角,一個係業主,一個係管理公司。業主多數係國際投資者或當地地產發展商,管理公司就幾乎一定係跨國連鎖集團如希爾頓、凱悅、萬豪、洲際等等。一間酒店做得好唔好,大部份責任落在管理公司身上。酒店管理公司視乎各地成本,管理酒店嘅手法唔多相同。小YY去咗瑞士讀HospitalityManagement,最近講起:「喺歐洲讀management,返亞洲學hospitality。」聽落唔多明,向最近自曼谷返嚟嘅酒店董事Y請教。董事Y話:「好容易解釋啫,歐洲美國嘅人工貴,酒店盡量避免請太多員工,兼且歐洲的老牌酒店歷史悠久,員工年資長,薪酬福利累積到高水平,點可以請太多人吖。酒店員工比較少,盡量利用科技,加強管理,先至可以賺錢,至於對客人服務,無微不至咯喎,邊度夠人做呀,除非你係保羅麥卡尼啦。喺曼谷馬來西亞啲大酒店就唔同,員工對人客比例高(固薪資比較低),兼且訓練好,同樣係跨國酒店管理,喺亞洲就細緻好多。你住過曼谷文華東方麗晶,再去住吓紐約四十二街嘅君悅,就知道hospitality嘅分別嘞。」呢個解釋都唔錯,想深一層,最深層嘅理由,都係錢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