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認為七一遊行縱然「是壞事,但是也可以變成好事,就把很多矛盾、很多問題暴露了,大家共同研究、解決、重視」。屬好屬壞,還看中央政府對那些所謂「矛盾」和「問題」如何把脈斷症,能否對症下藥。
應該看到,七月一日數十萬巿民走上街頭,是對特區的施政水平低、決策混亂的控訴。若論行政經驗不足,現任的行政長官已經歷了六年多的「試用期」,這六年以來港人所付的代價不菲。中央領導應該認真看看,過去六年的施政失誤,由房屋、教育政策的反覆混亂,以致在處理如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危機時的進退失據,是否真的和特區欠缺實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行政經驗有關,還是在領導人選上出現了問題?
《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固然是七一遊行的觸發點,但往後的發展顯示,中央對立法的期限的立場並非不能動搖。九月五日行政會議通過撤回《基本法》廿三條藍紙草案,給一眾曾落力推動早日立法的政客官員打了一記狠狠的耳光。是有人盲目揣摩中央的意旨,還是在面對中央的意旨時,奴性大發,對巿民的憂慮置若罔聞,未有如實反映?七一遊行暴露的如此管治態度,才是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挑戰和漠視。
更值得北京領導人深思的是,香港巿民大規模走上街頭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和近期絡繹不絕的各界訪京團(就連民主黨亦要求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在在反映了特區目前的政治體制未能有效地吸納和回應社會各界訴求。在反映意見的渠道受阻的情況下,各方惟有另闢途徑,發洩不滿和尋求轉變。
在香港政治發展的過程中,七一遊行的本質是否「壞事」尤有待商榷。能否將之扭轉為「好事」,關鍵在於中央是否願意理性地抽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在不逾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下加以回應。若中央只顧埋首沙堆,繼續以似是而非的理由去為特區開脫,仍然停留於與親北京陣營對話溝通,拒絕正面回應港人的訴求,對政制改革之呼聲不聞不問,則巿民在七一遊行表達的良好願望,只有白白撲空一場。
陳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