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公安怠工 累及粵投資前景 - 張華

解讀中國:公安怠工 累及粵投資前景 - 張華

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治安近日急劇惡化,廣東傳媒幾乎每天報道當地的嚴重搶劫傷人案,讓人以為廣東治安已然失控。

廣東治安變差,與年初的「孫志剛案」後公安怠工有關。湖北大學畢業生孫志剛到廣州工作,外出時沒帶暫住證,被公安扣留,在收容所慘被打死。事件驚動中央,總理溫家寶今年六月下令廢止這種收容遣送制度。

可是,收容遣送是公安增加收入的利器。外地人被收容後要繳交罰款,辦理暫住手續,否則遣回原籍。只要每年收容十萬名「盲流」(廣東一年收容逾三十萬人),每人罰款一千元,一年就有一億元額外收入。廢止收容遣送制度,意味着龐大的灰色收入付諸流水。

與此同時,政府沒在財政上補償(即使增加撥款,也不可能與收容罰款的數量相提並論),又不能馬上找到其他財源,公安豈有不怠工抗議之理?公安拒不執法,或執法不嚴,治安焉會不變差呢?

有人認為,廢止收容遣送制度後,無證人員自由了,城市罪案自然增加,與廣東公安怠工無關。對此筆者不以為然,上海、北京等市也廢除了收容遣送,為何只有廣州等極少數城市的治安惡化至此。

治安差嚇走遊客投資者

廣東省政府高層應明白,治安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心理學的「破窗理論」表明:一棟樓被人打破第一個窗戶後,若不及時修理,其他人會受到暗示性縱容,這棟樓的其他窗戶很快也會被打破。應用到管理學上:只要廁所地面出現第一張棄紙,若不及時打掃,這廁所很快就會骯髒不堪。

要整治治安,應先整治公安。第一,增加對公安的撥款,同時改革公安制度,簡化其職能,明確其責任,不再讓公安成為戶籍管理、居民出入境、消防、車輛牌照等都市管理的「萬能老倌」。第二,修改法例,令公安面對輕微罪行時也有法可依。第三,增加培訓,提高公安專業水平。

八十年代的紐約、華盛頓因治安不靖,謀殺案不斷,害得居民晚上都不敢搭地鐵,投資者、遊客止步,兩市因而經濟一沉不起!九十年代起,兩市大力整頓治安,經濟才逐步「復活」。前車可鑑,若任由罪案滋長,廣東投資前景堪虞,多年積累的成就或將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