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辦人民幣業務仍須商討<br>周小川:匯率政策不變

港辦人民幣業務仍須商討
周小川:匯率政策不變

【本報訊】首次以人行行長身份來港出席金管局主辦「名人演講」的周小川,昨日表明香港銀行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的問題仍須商討,短期內難成事實。此外,本周末舉行的G7會議,各成員國料對人民幣滙價施壓,但周氏重申人民幣滙率會保持穩定。

周小川以「循序漸進改革及外滙體制」為題演講,但會後被問及香港最關注的人民幣業務問題時稱,中港對這個問題進行嚴肅討論也是近期之事,所以「太早說可於短期內變成事實」,甚至難以具體講及要研究多久,但他對前景很樂觀,認為「將來總會成為事實」。周氏的說法正式為今次來港「送大禮」的揣測畫上句號。不過,周小川表明人民幣業務未能短期成事,與近期人民幣滙率政策的討論完全沒有關係。

「現行制度相當合理」
至於人民幣滙率制度,他致辭時表示「看不到有任何強力理由令人民幣滙率制度須作出轉變」,因為「中國(人民幣)的改革須緩步進行,你不能預期滙率出現如斯大的激變」,因為「現行滙率制度相當合理」。
他在會後補充說,中國的制度一直是「緩慢改革」,近期的討論只是一般議論,因為未見到一個國家對此提出官方的看法,同時他有信心外國政府會明白這事是由「中國自決」,但「中國對世界負責」。
至於熱錢炒作,周氏承認近期確有小量資金炒作人民幣升值,但中國可消化這些情況。
問及周氏對中國容許境內資金滙出購買債券的問題,他以時間太趕為由拒作回應。《新加坡海峽時報》昨引述消息稱,中國可能透過QDII,容許250億美元(1980億元)內地資金來港買股票、債券等,以支持香港。

另一方面,滙豐控股(005)旗下企業、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CIBM)行政總裁歐智華,在上海舉行的福布斯全球CEO會議上表示,中國首要工作是保持人民幣滙率穩定,但同時不能放棄改革。他說需從三方面考慮人民幣應否重新估值,除中美貿易赤字及內地銀行體系外,也應從美國及經濟角度來看。

滙控支持滙率穩定
他指出,中國進口的數量實際上比美國高得多,另外中國出口很大部份來自跨國公司及合資企業,因不少歐美公司的生產基地已轉到中國,這些企業會從中國出口中受惠。他認為,美國與某些國家(可能是中國)的雙邊貿易,必定會錄得巨額貿易赤字,這情況無法避免,所以最可行的方案是中國繼續穩步改革,同時保持幣值穩定。他又指中國內地銀行體系的壞帳比率令人關注,若人民幣浮動,中國的經濟一定會受到影響。
人民幣1年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昨輕微回落,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財資部主管陳鳳翔表示,折讓價由前日收1950點子,回順至昨日的1850/1900點子,可能是市場感受中方對維持滙率穩定的決心;至於遠期港滙,則由於SARS疑雲暫平息,1年遠期美電溢價回落逾10點子至收市時的43/48點子。
近月有關人民幣的問題,成為中美之間新一輪角力的焦點,令人民幣遠期滙價在高位徘徊。

中銀副總裁朱赤(左)與前國家總理朱鎔基之女朱燕來,一起出席金管局晚宴。

主人翁任志剛(右)與高盛董事總經理GeraldCorrigan前赴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