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媒巨人「時代華納」(TimeWarner)與「美國在線」(AOL)不愉快的結合,表面傷痕將會一筆勾銷。AOL時代華納董事會將在周四決定從公司名字中剔除AOL這三個字母,一來在公司形象上與問題纏身的AOL劃清界線,二來標誌着時代華納被科網泡沫新貴吞併的一頁告終。
《華盛頓郵報》周三報道,AOL時代華納主席帕森斯強烈支持改名,希望盡快實行,董事會周四若順利拍板,公司商標亦會改變,在股市的簡稱也由AOLTW恢復為TWX。
回想這兩家公司二○○一年初完成總值八千七百億港元的史上最大合併時,相信沒有人會料到有此結局。那時,AOL創辦人祈思定(SteveCase)身家隨科網泡沫高漲,意氣風發地收購時代華納,被視為是新經濟企業扶助舊經濟企業的好例子。
那時又有誰想到,合併後公司股價在兩年內下跌七成,被業界譏為「最失敗的合併例子」?祈思定本年初被攆下台,AOL在合併前後報大收益及盈利的會計帳目問題被美國調查,上網在線業務又受到其他寬頻公司挑戰,淪為公司一個問題部門。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說,原時代華納的老臣子早在一年半前AOL一眾問題拖累公司股價時,就一直嚷着要改名。來自時代華納的柏森斯起初有所抗拒,一來認為先解決證監會的調查,才是恢復市場信心的正途,二來擔心AOL員工會認為他們公報私仇。
但隨着證監會調查一直拖下去,報章雜誌和華爾街又一直都用AOL的簡稱來稱呼AOL時代華納,容易混淆「美國在線」的品牌與母公司名稱,柏森斯認為改名已是刻不容緩。
消息人士強調,從公司名稱剔除AOL,並不代表公司將會出售或分拆AOL,也不代表公司將與證監會就AOL帳目調查達成協議。AOL一年仍有七十八億港元現金收入,對於現有一千八百七十億港元欠債的母公司,仍是棵不能輕易放棄的搖錢樹。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