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經濟反彈救不了失業中年 - 盧峯

蘋論:經濟反彈救不了失業中年 - 盧峯

連失業率也開始見頂回落,相信即使最保守的人也會認同香港經濟已從谷底走出來。而隨着外圍及本地經濟氣氛好轉,失業率在未來幾個月相信會進一步回落,到年底時回落到百分之八以下也並不奇怪。
然而失業率雖然開始見頂回落,但是我們對於這次周期性經濟復甦能否大幅改善失業情況卻一點信心也沒有,因為從過去六年的經驗看、因為從過去六年就業市場的發展看,每次周期性復甦只能讓失業率稍為回落,到下次經濟衰退時失業率便會再創新高。也就是說,香港的就業市場根本未擺脫失業率一浪高於一浪的格局。

連串錯誤政策
只要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就讓人清楚知道就業市場的情況實在不容樂觀。回歸以前,香港的失業率長期處於百分之二左右的低水平;當失業率間中超越百分之三的時候,不少工會及學者便已認為市場響起警號,要求政府處理失業問題。可在回歸以後,失業率不僅無法維持在百分之三以下的低水平,反而節節上升,從百分之四升至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七以至接近百分之九。即使在一九九九至二○○○年本地經濟強勁反彈,失業率也只能降至百分之四點四便掉頭回升,並且從去年初突破百分之七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以上。這樣的數據顯示,香港長期性、結構性失業的問題非常嚴重,一時的經濟反彈根本無補於事。

中年人難受惠
這種結構性、長期性失業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連串錯誤經濟政策特別是錯誤的房屋政策加上港人信心危機造成的。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政策,令大量原來活躍於勞動市場的中年上班族包括中層管理人員、文職人員以及非技術工人失去工作。誰都知道中年工人由於經驗、資歷較深,他們要轉業比其他人困難得多;再加上每次所謂經濟復甦都只是數字上的復甦,根本沒有創造多少新的職位;甚至可以說,每次復甦所創造的新職位連吸納每年的新畢業生都不足夠,失業的中年上班族根本難以受惠。當中年上班族只能長期待業,甚至連油站服務員、保安員之類的工作也逐步讓年輕畢業生取代時,他們再次就業的能力及信心將會愈來愈弱,他們重投就業市場的機會也愈來愈渺茫。
更不幸的是,特區政府根本沒有有效的方法、對策協助這些失業的中年上班族,只是任由他們被拒於就業市場外。這樣下來,結構性失業、長期失業的情況怎能好轉、失業率怎能擺脫一浪高於一浪的格局呢?
(圖)政府迄無良策惠及中年失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