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日讓病童暫忘痛楚

遊戲日讓病童暫忘痛楚

對於很多天真爛漫的兒童來說,遊戲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部份;可是,有些不幸的兒童因長期病患,出世後便以醫院為家,打針吃藥已成例行公事,更失去享樂的權利。日前,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安排來自五間醫院共一百四十多位病童及家長參加「智樂反斗小村莊」戶外活動,讓他們暫且忘卻病痛,盡情玩樂。

一群病童甫進入薄扶林傷健營,全都顯得十分雀躍,叫嚷聲此起彼落;場內設有多個工作坊攤位及大型集體遊戲活動,讓他們盡享親子樂。
九歲的欣欣因長期住院,曾獲醫院遊戲師派發益智玩具包,依偎在母親身旁的她興奮地說:「喺醫院有遊戲玩好開心,我鍾意將唔同顏色嘅沙,放喺個樽度,設計得意嘅圖案。」

增進母女感情
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欣欣,自小患有先天性腎衰竭,一直在瑪嘉烈醫院兒科病房接受洗腎治療。三歲時,她獲醫院免費借用家居腹膜透析機,可在家中進行洗腎。去年十二月,她已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吳太除了育有欣欣之外,尚有兩名分別十七及二十歲的女兒。夫婦每日為口奔馳,無法經常到醫院陪伴病榻中的稚女。因此,遊戲師提供的遊戲服務,除了為愛女解悶之外,亦成為母女間的親子活動,增進彼此感情。
「欣欣喺醫院出出入入都差唔多七、八年,遊戲師就提供咗好多新奇、唔同種類嘅遊戲畀欣欣玩,令欣欣識到好多嘢,𠵱家佢嘅性格變得開朗,對人有禮貌,學識點樣同其他小朋友相處,佢有時見到遊戲師,重開心過見到屋企人。」吳太微笑着說。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社區及醫院遊戲經理郭姑娘表示,是次戶外活動是希望病童走出病房,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環境,看看山、水及花草樹林,與家長一起遊玩;另外,他們亦希望訓練義工參與醫院遊戲服務。她續說,遊戲對於長期住院的小朋友來說尤為重要,透過遊戲,除了帶給他們歡樂之外,亦可分散其對治療的恐懼、平衡心理壓力,以及感受到他人的關心。

紓緩精神壓力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早前撥款逾二十三萬元,資助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在瑪嘉烈醫院推行醫院遊戲服務,紓緩住院病童在治療過程的心理壓力和恐懼。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於九四年成立,服務對象為長期住院的病童,包括癌症、肌肉萎縮、末期腎衰竭及地中海貧血症等,年齡由零歲至二十歲,服務範圍包括檢查遊樂環境的安全、醫院遊戲師服務及遊戲教育等。
捐款編號:C0894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