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一個城巿,像澳門這樣飽受摩托綿羊毒害的。
一幢大廈幾百人,樓下就有百匹大綿羊和小綿羊;店前本來是塊休憩地,早淪為污煙瘴氣的放羊場;泊車還罷了,總泊到店前貼着鐵閘,人進了去出不來,人在外頭,要搬開綿羊才進得去;後來,才明白:都怪店前有篷,尊貴的綿羊要在篷下擋雨遮陰。
綿羊有油缸,是流動炸彈,日夜貼着人家,每一匹,都是沖天大火潛伏的禍根。
一輛小車,可以坐四五個人,按年維修,廢氣對城區還是造成污染;四五匹病綿羊在街巷穿梭,放毒害人,製造噪音擾人,不僅是環境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澳門,像議事亭前地這樣的旅遊區,汽車不能行駛,但駕綿羊的,可以推着走路,見過好多次了,推車的,懶得「熄匙」,一邊走,車一邊在人叢裏放毒。這是甚麼樣的「旅遊城巿」?澳門那些綿羊主人的公德心,老實說,在鹹水海。
情況壞透了,毒綿羊,每天還在劇增;澳門大興土木,兩三年後,旅客八方滙聚,大家來幹甚麼?來吸毒氣?某天,無風,我在鬧巿裏走了兩個鐘頭,一夜嘔黑痰;遊客膽小的,能不嚇死?開綿羊的,害人,也害己,車停在紅綠燈前,鼻孔,正對着前車的排氣孔。澳門再富裕,但暴增的呼吸系統病,始終拖垮醫療機構;在馬路上傷殘的,很可能成為社會的負累;生命寶貴,但每年,有多少綿羊主人和乘客「英年早逝」?澳門回歸前,天天有人燒綿羊,回頭看,那縱火的,多少有一點遠見。
澳門勝在沒有董建華;但香港,勝在沒有太多毒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