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剖析差價證運作

理財智慧:剖析差價證運作

差價認股證(SprcadWarrant)是一種合成的投資策略,把兩個期權(認股證)的投資,變成單一產品而已。要明白它的運作,最好用例子說明。
假設市面上有兩隻滙豐認購證,股證A行使價為$84,而股證B為$98,如果滙豐現價為$90,那麼股證A便是價內證,而股證B便是價外證。
股證A因為是價內的關係,其售價不應少於$6(假設兩隻股證的兌換率為一份股證換一股正股),因為$6就是其內在值,是滙豐市價$90扣除行使價$84的結果。如果再計入時間值、股證A的售價可能要$8。相反,因為股證B屬於價外,因此沒有內在值,只有時間值。假設市場股證B的售價是$3,那麼採用差價買賣的合成策略,又會如何?
跨價買賣牽涉買入行使價較低的股證(A),以及沽出行使價較高的股證(B)。買入股證A,要付$8的市價;而沽出股證B,能夠收到$3的金額。那麼進行這種跨價買賣的成本,便是$5($8-$3)。我們暫且叫這種跨價買賣叫作差價證C。

自動放棄高盈利
差價證與股證A的分別,就是其售價。買入股證A要$8,而買入差價證C只要$5,而兩者的行使價都是$84,只要滙豐股價高於$84,那麼持有股證A或者是差價證C的人也能收到回報。不過,持有股證A與差價證C的最大分別,就是當滙豐股價超越$98之時。因為當滙豐股價超逾$98時,差價證C中的合成股證B便會被行使,那麼差價C的持有人便要付出滙豐市價與股證B行使價之差額予股證B的持有人。只不過差價證C之中的股證A能在滙豐價格上升之時賺到利潤,用來補償股證B的虧蝕,因此持有差價證C,等同放棄股證A在$98以上的利潤潛能,換來便宜$3的補貼。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