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1厘不變,一如市場預期。會後聲明指低利率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因為通脹下降風險依然存在。此外,聯儲局對目前疲弱的就業市場和企業資本開支不敢作過份樂觀的評估,顯示其謹慎之餘,是否還有其他隱憂?
事實上,過去12個月,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扣除價格波動的食品及能源後僅錄得1.3%,這個數字遠低於一般經濟學家認為健康通脹水平的2%甚至3%。儘管聯儲局從來沒有公開或有意設立通脹目標,可是心中也應有數吧?有見及此,諸位理事又豈會輕舉妄動?
產能過剩,企業根本沒有議價能力,為求生存,除削減開支之外,惟有割價求售,相互影響之下,就業市場又怎會回復活躍,CPI又怎不滑落?盈利增長欠奉,又何來增加資本開支之理據?聯儲局暗生憂慮又豈無道理?
本欄曾多番強調,「布拉格」能力挽狂瀾於既倒已屬超額完成任務,美國消費者的spendingcapacity早已在3年前幾乎消耗殆盡,若不是政府配合聯儲局大舉減稅、退稅、減息,加上打仗、增加公共開支和自己友力谷股市,還有一股物業再按揭的力量支撐住,美國經濟相信已面目全非,傳統的經濟理論C+I+G+Nx的增加,也只能令GDP增長在上半年1、2季分別錄得1.4%和3.1%,第2季經濟增長若不是當中有來自國防開支的貢獻,結果會是怎樣?手腳做盡,第3、4季若能持續有接近3%的增長,已可還得神落矣,投資者若胡亂輕信那些叫到5%增長的分析員而盲目追火車(在目前水平的美股),實屬不智,早入市的可將止蝕位推高至9,200點(杜指計),就算突然回落也大把利潤。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