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達爾文剛登陸 - 陶傑

當達爾文剛登陸 - 陶傑

中國政府照顧香港電影業,取消港產片北上大陸公映的限額,以前把港產片列為「外國電影」,今天成為「自家人」,可以任意進口。
「國家」放寬限額,不等於同時放寬審查。港產片想在大陸公映,必須服從「國家」的嚴苛尺度,不但不准攻擊「黨」和政府,凡「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和道德標準的鏡頭內容,一概要剪掉。
一家英國電視製作公司,最近與河南電視台「合作」,拍了一輯黃河紀錄片。外國觀眾喜歡看中國農民生活傳統。外國攝影師在黃河邊的村莊,拍了一組農民赤着膊、揚鞭趕牛車的鏡頭,色彩和意境,都充滿美感。
但河南電視台有直達北京中宣部的黨委書記。書記看了毛片,皺皺眉頭,說:這是醜化,為甚麼把我們的農民拍得那麼窮呀?運用手頭那點像特區土共一樣大小的權力,下令剪掉。
紀錄片的外國編導,很了解中國電影,向土幹書記交涉:一個赤膊的中國農民走在黃河邊,怎算醜化?中國的舊電影《大路》,不也描寫一羣赤膊的中國工人在開鑿道路,在日本戰機的轟炸下壯烈犧牲嗎?
但黨委書記的鼻孔向上一揚,露出一叢長亂的鼻毛,說:那是「解放」前的事,今天的中國農民,富多了。
結果是紀錄片如果想在大陸播映,必須剪掉,在外國電視台播映,由於中國主權不及歐美,完樣保留赤膊農民的鏡頭,書記自然管不了。
大陸的各級文宣土幹,手上都握有「槍斃」大權。甚麼叫「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範圍上天下地。你閣下以為,明明這一組鏡頭很寫實,他一面看試片,臉上一面露出義和團的仇恨表情,把烟頭往烟灰盅狠狠一捻,一揮手,說這段不好,出品人就血本無歸。
有時遇上他們自己的辦公室政治。留美歸國的電視台主管,才三十多歲,看過片子後認為可以,但黨委書記六十多歲,快要退休,看年輕的主管不順眼。「海歸派」的新生代說放行,老土共偏要卡住,他不是與拍片的人過不去,而是心理不平衡,想殺一殺辦公室對手的威風。
最後是外面的人成為犧牲品。進軍大陸市場?要準備要與成千上萬這種書記瞎糾纏,他們連中央台的《走向共和》也認定「反動」,他們是一羣在達爾文剛登陸南太平洋的島嶼時,發現自己被重重包圍的成千上萬史前的巨蜥蜴爬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