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表面風光危機暗藏?

國際視野:表面風光危機暗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科勒(HorstKoehler)早前出席一個午餐會中表示,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日本亦然,全球兩大經濟體系生氣重現,有助帶領環球經濟加速增長,但由於全球經濟過份依賴美國,龐大的經常帳「失衡」現象若無法改善,將為經濟帶來「危機」,遂呼籲亞洲各國提高滙率靈活性,以降低全球經濟「失衡」風險。
近期無論是美國的明槍暗箭、日本的幫腔但毛手毛腳、歐洲突然醒覺要正視問題,滙率之戰已證明正趨白熱化,何況還有國際金融組織在明示暗示,滙市不泛波濤才怪。結果如何,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將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投資者必須密切注意動向。
國基會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可望有2.4%增長,明年或可達致3.7%,亞洲今年經濟增長率為6%,而全球全年經濟應有3.2%增長,展望明年將達到4%,這與世銀(WorldBank)早前的預測(見9月6日欄)頗有出入,是國基會過於樂觀,抑或世銀太過悲觀?

全球經濟仍有隱憂
其實目前全球經濟環境表面看來似乎「衰」氣已盡散,光從股、債市的表現已露端倪,然而是否能持續(sustainable),則不無疑問或隱憂。美國失業率高企,就業職位減少,申領失業援助人數未見大幅改善;日本經濟在元氣大傷後初見起色,但未有足夠說服力的數據支持是否有能力維持動力。至於歐洲整體經濟錄得倒退,部份國家更是陷入衰退。只有亞洲因依賴出口令經濟有較好表現,股市之「火」乃熱錢的影響力,並不代表經濟已邁向光明,側埋一邊,內部消費依然甚疲弱,美國有任何「利己」政策,全球必受衝擊,那麼IMF指的「危機」又豈無道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