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土共」(傳統左派人士),與台灣民進黨人何其相似!雖然這說法有點匪夷所思,但細心比較一下,不難發現當中的共通點。民進黨管治台灣三年多來的成績如何,大家有目共睹;而土共管治下的香港,同樣一天天的退步。
北京很快就要檢討香港的政制發展,土共在未來的政制中角色如何,將是香港能否回復昔日光輝的關鍵。
二○○○年,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令創黨十五年的民進黨一嘗執政滋味。事實上,民進黨的執政之路並不平坦,國民黨統治時的白色恐怖,令民進黨創黨成員受盡迫害,陳水扁、施明德等要員,都曾淪為階下囚。
同樣,六七年暴動後,香港左派也受到港英政府打壓,不斷被邊緣化,令他們與香港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好不容易等到九七年,土共們終成了「主人」,對昔日的港英餘孽頤指氣使。
土共和台灣民進黨人都是「媳婦熬成的婆婆」。他們大權在握後,都以打倒「前朝」遺留下來的東西為己任,都同樣的過猶不及。國民黨的政策、理念,民進黨人都統統顛倒過來;港英留下的人才、制度,土共也除之而後快。
第二,兩者都累積了豐富的抗爭經驗,但缺乏人才、不善管理,掌權後皆失誤連連,以至港台兩地人民皆苦不堪言。香港的苦況,大家知之甚詳。台灣亦在陳水扁上台三年內,經濟下滑、失業惡化,財赤則屢創新高(舉借一萬億新台幣,是前五年的兩倍)。難怪阿扁的支持度現已跌至三成三。
第三,土共和民進黨人都有改造社會的使命感和理想主義色彩,並有強烈的民粹和主觀思想,而他們在選舉中都同樣擁有三成鐵票。土共高呼反殖愛國的口號,致力令香港重返中國的懷抱;民進黨則扛起民主自由的大旗,以建立本土政權及台灣共和國為目標。
一個主張統一,一個主張台獨,都充滿民族主義色彩,但殊途同歸。或許因為土共與民進黨人的民粹思想作祟,拋棄了過去的務實交流做法,令台港關係近年漸行漸遠。
台灣人還有幾個月就可以選票再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港人的命運則操諸北京手中。北京實在不應在政制設計上偏袒土共,讓他們竊據政治要津。繼續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土共獨攬香港的政治資源,還是開放政制,真正落實港人治港,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香港憂思系列三之二)